青春四重奏——无人知晓事件
2012-01-10
青春四重奏
——无人知晓事件
文/柳具足
乡间小镇。周围的森林“像个巨大虫蛹似的”,有一条叫密川的河流静静流过——带走了少年少女们所有的秘密——犹如日本影片中清爽静谧的镜头、平静的背景音乐下又暗流汹涌。但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狂野西部的小镇,河流、学校墙上的藤蔓,以及每个少年与少女挣脱童年、挤进成人统治的世界——犹如金蝉蜕壳般的成长阵痛,只要你静心揣摩,都是一致的。
蝉鸣声声之前,是多年的地下暗哑;勉强拼凑生活的父母,他们多年前种下的小幼崽,正像鸣蝉蜕壳一般,晾开湿漉漉的透明翅膀……谜样的弥央失踪与归来,迎接她的游和界、志会、陈简展开各自的笑颜——青梅竹马的四人青春奏鸣曲。
他们四人中有撒谎者、有粗线条、有小妒忌、也有日常生活所碾压出的麻木与冷峻……令你每读上几段,就忍不住环顾身边的同桌、前座、课间擦去板书的值日小组长……他们有的热情、有的内向、他们身上有你想要获得的某些特质,他们放学后的快乐与痛苦你也并不一定知晓,而有一些人你根本不想打交道。
在柯晗纯美、洁净的表述之下,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梭梭发芽的声音。
为避免剧透太多,就不细说具体内容,《无人知晓事件》是围绕四人的相遇展开的,而过往的秘密、以及每个人受限于“家庭私事”——仍在毫不留情地追击着他们,即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搀扶或相互拳击、尽着本能狂奔着……我私心最喜欢那个“叫陈简的十六岁少年,最不动声色,从来不见任性举动甚至是情绪波动,总是合群而沉稳。”
另一个私心喜欢的特点是小说没有令人生厌的品牌罗列,大约是柯晗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告诉读者们:并不是一件打着LOGO的衬衣或是南方小镇上缝纫女工们做出的平板鞋理应占据你的人生空间;而是四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父母、老师、代表社会环境的警察叔叔之间的互动,才是更重要的。
柯晗的笔触是悠远、通透的,就像草尖的露珠、鸣蝉褪下的琥珀色蝉壳;在文艺与现实之间,那座洁净、唯美的小镇也成了我所向往的徜徉之地。
今天中国的小镇与城乡结合带,无一例外带有火车站、汽车站周边气息,连小商铺的招牌字体都是一样的,还有整墙整墙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随时被其推销演讲引诱上当,年轻一代连方言也不会说,乡镇派出所的警察和他们所追捕的流氓都是同学,似乎并不存在着一座沈从文旧日的边城——但中国式小镇忙乱、喧嚣、匆匆浇筑好的水泥地上飞扬着超市广告之下,也充满独特的奋斗精神——出人头地与生存竞争。
这就是小说中的女角——志会开始考虑大学和职业志愿,与舅舅的理想光环、神话破灭相撞击,她看到眼前一群福楼拜式的“庸人”而冷笑时,让我精神一振的火光。
青春文学的作用在于保护它同样青春的读者,他们的内心正在逐步成长,小说让他们审视自我的标准,并撕开成人世界的微小一角,让他们做好迎接复杂状态的准备,“眼前利益、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是隐藏在年龄重幕之后的一只只窥探之眼,等少年与少女们长高长大,头颅高出了幕布的边缘,它们就会把自己塞进他们的眼眶。
没有哪一场青春是轻而易举的。
柯晗的四人故事,令我不由自主想起斯蒂芬•金最具自传体的小说《尸体》,《无人知晓事件》与它静与动、内与外的对比,都让人读来动容。
斯蒂芬•金说的则是美国六十年代小镇上的四个少年,各有个性和行事法则、以及家中的难念经,被父母忽视、被兄长欺凌、或被父亲烫伤耳朵……四个少年蹲在树屋上就有了自己完整的世界,他们步行几十英里去看一个迷路小孩的尸体,途中有虚张声势、内心惧怕、突如其来的暴雨、最终和不良少年的正面冲突……四人的性情与意志力也表露无遗。
在《无人知晓事件》中,柯晗也展示出她心理咨询师的特长与沉稳——青少年有其自身的同辈压力与思考方式,当人们“长出”了这个界限,能够用确切的利益关系或轻缓急重予以回顾、或者面对更小的孩子们的烦恼时,就会轻视他们的压力,认为他们那些有的没有的苦恼与抱负根本不值一提,正如斯蒂芬•金所说:“言语会缩小事物的重要性——原本萦绕在脑中一些天大的事情,一经脱口而出,便立时缩为原本的实际大小。”但无论是美国铁路旁的男孩,还是密川河畔的中国女孩——孩子们正是由热爱什么、崇敬什么、妒忌什么、惧怕什么、隐瞒什么……这些披满金光或笼罩乌云的隐秘渴望中一路走来,这些隐藏在衣柜中的黑影,也将在我们身上烙上永久的印记。
无人知晓的青春、但我们从未淡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