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当然可以学得会
2011-04-30
首先《海底捞你学不会》是一本令人动容的书,其中很多的章节都能将人深深打动。在合上书之后,认真地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能够打动人,还有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就是学习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海底捞为什么能够打动人?或者说,《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为什么能够打动人?恰当的说,是存在于现实海底捞中的一个又一个励志的故事,它们的存在让人感动,并为之动容。海底捞身在中国竞争剧烈的餐饮业,在整个公司上下没有多少“高素质”人才的情况下,却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餐饮业中一枝独秀的奇葩,而这靠的绝大多数是贫困农村地区出来的农民工打拼出来的。海底捞的成功是一个奇迹,而奇迹是不可复制的。但解构奇迹发生的过程,对我们的学习与实践, 具有鲜明的意义。
海底捞的老板叫张勇,这个未上过大学的四川人,从中国版图上偏僻的简阳开始,将一个出资仅8000元的麻辣烫小铺作成了今天的“海底捞”,这需要强大的气魄与个人魅力,在这个角度上,《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一书上勾勒的并不太多,书中对于张勇的描述虽然有一章之多,但相对其他章节,“张勇其人”一章给人的感动之处相对最少。张勇如何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小馆子,在短短16年时间就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他都付出了那些努力。我觉得这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结合整本书来看,张勇天性善良之处,为海底捞注入了最大的个性,也为海式成功的案例打下了基础。宽容并且给予人以信任,然后去充分发动员工的能动性,并且配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正是个人因素与激励机制的两项存在,使得海底捞得以高速发展。
海底捞的激励机制,我认为是海式成功的不可或缺或者是最大的优点,而张勇的个人魅力反倒是其次。《海底捞你学不会》也提到海底捞的理念“双手改变命运”,提出只要踏实肯干,并且做出了成绩,就能够得到晋升。这给予了来自贫困农村并且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民工以最大的希望。于是,像杨小丽、袁华强、谢英、林艺等人,都是这样从最基础的服务员做起,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后成为了都市白领中的佼佼者,而这个平台的给予者正是海底捞。可以说,没有海底捞,也就没有以上这些人的用武之地。
只要肯付出,而且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就有晋级的机会,看得见的前景,还有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给予员工发挥的空间,还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就这一点上,公司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就是我们能够从海底捞学习的要点之一。
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给了激励与机制设计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马斯金和迈尔森为此获得了经济学的最高奖项。海底捞的激励机制不自觉地吻合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上面提到的是制度的层面,与制度相配套的,就是的管理层面。张勇的个人魅力之处在于,从起初,就采取对于员工充分信任的态度,并且给予放权,甚至将这个权利下放到最基层,让普通的服务员都有免单的权利,这在中国的餐饮业里是一个绝对的创举。配合清晰可见的晋级制度,加上以张勇为代表的领导层的绝对的权威,还有极大的个人发展的空间,这几项措施的共同运作,为海底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因为人的因素是不可控的,每个人有每个的人个性与特长,素质也良莠不齐,而且人的潜能也是无穷的,如何有效地调动起员工的能动性,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并将这种潜力与公司发展的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是作为公司领导阶层需要认真思考的事。
海底捞的成功,就是在“人”与“事”的方向上,都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出来。海底捞是一个学不会的奇迹,但是作为公司发展的经济机制,还是可以学习的,而且也是可以直接沿用的,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机制的存在,就是经济管理中已经得到认可的一门学问。通过海底捞的案例,加上经济学的通识,我想,我们是可以将海底捞研究透并且可以学会的。而且,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正和岛来说,将海底捞学会,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而且可以省下大笔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