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者罗伯特卢卡斯曾说过“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就不会再考虑其他任何问题“。的确如此。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研究的就是国家财富的成因。
可惜经济学不像数学或者物理学,朝着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发展。经济学,很多时候都是经济学家们各说各话,各有各的理论。至于一个国家为何贫穷如何富有这样的大问题,经济学们也完全没有统一的意见。
宋代的中国人均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到了明代却基本停滞,而到了清末已经变成落后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有说人口增长过快、有说闭关锁国、有说缺乏科技、有说通货紧缩、有说文化制度、有说满人颛顼。或许都有道理,可是就像盲人摸象,总感觉只是局部真理,没法总结出一个理论,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由富到穷、由穷到富,或者由穷到更穷、由富到更富的国家。
《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也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可是它相比而言更大的价值,在于做了排除法,研究了哪些东西不会导致经济增长,而且他的有些结论还是挺意外的。比如投资、教育、人口控制,这些都是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重点支持的方向,可是作者却用数据证明了它们其实并非有效。
那么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的药方是三要素:知识、运气、政府。
知识的互补性,导致知识的边际回报递增,解释了为何穷国身陷贫穷的陷阱,而富国可以不断富有。但与此同时,知识的外溢性和技术的创造性破坏,又给了穷国弯道超车的机会。至于穷国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那还要看它的运气和制度。
运气,这个要素真是出乎意料。可能作者在世行工作了这么久,研究了这么多富国穷国的故事,到最后抓破脑袋也无法创造一个完满的公式,所以只好加入这么一个变量。疾病、自然灾害、贸易条件、外部冲击等等不可控因素,都会让脆弱的穷国一蹶不振。
政府的因素,在这三者之中看来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穷国,政府的良性政策,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的产生和积累,另一方面使社会产生正向激励。当然,一般来说,政府政策都是起反作用的居多。
有了这三个因素,是否一定会改变穷国的命运呢?似乎也很难说。毕竟,具备这三个要素,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读完之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孟加拉国的故事最有深意——一个意料之外的小事,却成就了孟加拉国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行业。这样的故事,如何可以再复制?从而让那些深陷贫穷的人们,不再被贫穷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