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得再去一次柏林
2010-08-10
去年夏天,我在柏林小住一个月。每天坐U5从东边的Tierpark去亚历山大广场,换公交车到洪堡大学上课。在上课的间隙,抓紧一切的空余时间,甚至逃了不少下午枯燥难懂的Vorlesung,奔走柏林的大街小巷。
在博物馆岛看过精彩的话剧演出,在万湖畔听了好几场文学朗诵会,从罗拉跑过的桥上跑过,在哈克庭院没找到纪念安妮弗兰克的小博物馆,在勃兰登堡门下面晃来晃去看行人看风景,在施普雷河上坐过船,还去ZDF的访谈节目录制现场当过一回观众。当然也没忘了好好吃东西,满心就记着亚历山大广场上1.2欧一份的香肠,忘不了那加了生洋葱悲剧般的土耳其烤肉(类似肉夹馍),还有波茨坦广场下面的草莓味甜筒冰激凌是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而沾着盐粒的八字形面包是柏林特色,也十分得我心。去过许多趟亚洲超市,买齐了厨房的各色调料,竟是在柏林,自己摸索会了做菜做饭。但好几顿,在亚洲小餐馆吃的面条、咖喱饭,种种,也觉得很不错。
如此这些,写了好几篇游记,想,柏林这地方,我去过了。
后来,我读了28页的Timeout《柏林》,一边在微博上记摘记,一边想,柏林这地方,我得再去一次。那些前世今生,前因后果,我得再去细细走一遍。
附摘记(均摘自Timeout《柏林》):
柏林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既不非凡也不显赫。公元12世纪,在日耳曼骑士利用武力从斯拉夫人手中夺得的沼泽地上,出现了一片定居地。“柏林”这个名字据说源自斯拉夫语birl,意为“沼泽”。
据Timeout《柏林》,2008年曾有20万人聚集在Siegessaeule听奥巴马演讲。难以想象那个十字路口挤了20万人,会是什么样的盛况,大概和过年前那几天的府前菜场差不多吧。
Timeout《柏林》:“2007年,柏林的人口出生数字在数十年来首次超过死亡数字,掀起了一股婴儿诞生的小小高潮,有些观察家将其归因于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哈哈,世界杯真美好。
柏林的少数民族市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被强迫集中居住的问题已是显而易见,评论员们在为此争论时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问题地区”(Problembezirk)。——Timeout《柏林》。 第一次知道,原来光鲜的柏林也有这样的问题。
“柏林交通运输公司(BVG)在当地的标准交通票也包括各种湖泊的轮渡服务。”这个之前还真不知道。
“普通的AB区票足够支付从万湖(Wannsee)到克拉多(Kladow)每小时一次的常年摆渡了。”——好悬啊,万湖已经在B区的边缘了,差点就不够了。
“柏林数量增长最快的动物要数野猪了。这些野猪经常制造新闻。在达勒姆地区,一名男子在他的餐桌下发现了一头野猪,他发出嘘声要将它赶走,竟然被咬了一口。柏林赫塔队曾因野猪拱倒了训练杆而被迫中断训练...亚历山大广场甚至还出现过两头拱着鼻子觅食的野猪。”亚历山大广场啊!!!
据Timeout《柏林》,柏林共有约8000头野猪。
Timeout《柏林》:付账的时候,别说“谢谢”(danke),因为这就等于说“不用找了”。
“吃早饭可是柏林人的头等大事。尤其到了周末,人们往往会抽出时间在家里自己做。 请周围的朋友和邻居共进早餐 (Frühstück) 也是德国人的习惯。”
“一年一度的五月骚乱(May Day Riots)源于1987年左翼政党和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近年来,骚乱日渐平息,但每年5月,克罗伊茨贝格仍然十分热闹。”
“柏林的门牌号通常跟在街道名称的后面...有时街道一边的数字逐个递增, 街对面却相应递减。”呃,还有这样的。
“建筑物正面叫做Vorderhaus, 简写为VH。HH全称是Hinterhaus, 也就是紧挨着后院(Hinterhof)的那一部分楼房。 SF代表翼楼(Seitenflügel),通常有楼梯通向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