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伦理成为科学的枷锁
2015-09-05
今年为止读过最棒的书。三十个关于时间的寓言,解构了三十种时间构成的可能性,用任何人都能读懂的方式,透露狭义相对论的本质:把时间拿来和空间、声波、速度、意象、意识想象等各种质地的概念来作比较,那么定义时间的弹性是无穷宽广的。如果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平面的(只能依靠意象而有所相信),比如说,真的很难相信三桩可能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同时发生了并会形成三种真实的未来,或者无法理解为什么时间可以时快时慢、时硬时软、可能连续也可能是间歇的甚至是黏性质地的,那么最起码是时候重新审视人类造出能人为度量时间的方法和器具来使所有人从此失去彻底的自由这件事是否是好的。其实无论时间的本质是哪种范式,人类这种麻烦的生物总要附会一些这样那样的伦理道德:假定人会永远活着,总有人会悟出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死亡,要以有限战胜无限;如果人能看见未来,总有人拒绝理会既定的命运要用不一样的轨迹自己闯闯看,结果过了失望的两辈子;若这是一个数不清的复制的世界,他感觉到自己被重复了,那么哪一个重复是他自己、他真正的身份呢?这是什么样的孤寂?到头来,看了三十种,还是觉得现在我们那么局限地认知着的时间范式已经是符合人类伦理期待的最佳方案,不知这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