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要,完全字面意义就可以理解,放到生活中,其实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有自己的底线
高度自律
对一切事物接近苛刻的挑剔:
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
是不是真的想要这个机会?
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工作?
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
每做一件事都带有无比清晰的目的和细分的小目标
懂得取舍,明白有得有失、及时止损的道理
-
一寸光阴一寸金
2016-02-18
大学的时候粗读过《奇特的一生》,表示并不能理解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
就像大学时候读这本书,似乎也没有太多感触
很多人说这本书逻辑混乱偏鸡汤
可有时候这种摆明了略鸡汤的书就是可以把那些看似谁人都懂的道理说的浅显又透彻
其实,只要可以给你带来一点点奇发或是思考的书,都可以看做是本好书了
记录时间,是为了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哪些事花了多少时间,这些事值得你花这些时间吗?
想完成怎样的目标,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可以更好的根据现在的生活(时间花费)来调整自己的精力
摆好心态,即使还是迷信的,也不要过分去相信所谓的“人云亦云”
自己做好准备,不怨天,不由人,一切靠自己。
不开心了,是不是自己又准备不足?是不是早前没有想起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觉得最近运气不好,工作上总是被说,那是不是自己真的没有完成好任务? 生活上总是出小状况,是不是真的没有预见/准备好一些事情?
摆好心态,多去寻找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可每一个优缺点也都是每个人专属的“特点”
这社会上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你摆脱了一个你不喜欢的、你常常吐槽的“猴子”,以后还会遇到其他的“猴子”
心态放正,做好自己,不要随意嘲弄他人
这些感悟看起来真的好鸡汤,可偏偏就解决了我从前迷惑或是不开心的好多事情
道理这种东西,果然还是要别人说出来自己理解才行
思考真的好重要,希望今后每看完一本书都可以哪怕是随意的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悟。
时常翻翻看,一定要加油啊拜托了!
2016年02月18日17:40 (本篇耗时10分钟)
-
高效思考,告别拖延。
2014-12-09
每当老板交办给我一个策划方案的时候,即使大纲自己已经列好,但还是要揪着脑袋听着豆瓣FM再跑出去抽根烟拖上几个小时才开始动笔继续,美名曰整理思绪。
我想很多人都是,总是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脑袋里面横冲直撞,而有些想法用“稍纵即逝”来形容并不为过。大概这样循环往复,导致脑袋里面明明装了很多东西,却没办法说出个所以然。 简而言之可以称之为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在掌握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写方案、报告、项目计划及提案时,就可以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不再有词不达意、说不重点毫无逻辑等烦恼。也不会再给自己冠上“拖延症”的名号遭老板白眼。
本书作者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如何快速的抓住心中所想,并有效利用自己脑海中那些“横冲直撞”的小思绪,从而达到“高效思考”的目的。即,每天拿A4纸记录10条笔记,把心中所想的所有都用纸笔记录下来,每条一分钟,每天十分钟。写出最原始的感受即可,无需注意笔记的构成、格式甚至语法,自己可以看懂即可。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把脑中所想的问题或是idea迅速的做好拓展延伸,并且定期整理归纳。作者建议用透明的文件夹进行分类整理,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印象笔记、GNOTES等工具APP拍照存储,在标好标签之后,既不浪费空间,也可以随时搜索查阅及整理归档。
其实很多事情,在脑海中的状态,即是在“飘”,当你写下来之后才进入“落地执行”的状态。很多细碎的事情,无论是莫名的思绪、奇怪的点子甚至是心烦的情绪,写下之后脑袋里面才会有被“捋顺”的感觉。所谓高效思考,即是迅速且有效的运用脑海中的思维碎片。
非常简单干净的一本小书。不过还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方法有了,自己也要认真执行并且努力坚持才可以。
-
拍照这件事
2015-01-02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寻找活着的意义呀。而拍照,也算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吧。
拍照这件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人把摄影当职业,有人把拍照当爱好。朋友圈里有专业摄影师,有摄影记者,有土豪器材党,有自己成立工作室专拍写真的小清新,当然也少不了和我一样的普通“摄影爱好者”。
而拍照之于我,大概是这么多年来唯一没变的一个习惯。高中卡片机,大学手机,工作之后微单+手机。算算看这几年下来,零零散散也是拍了几万张照片了吧。曾经有请教过一位靠拍照生活的可以算是“职业摄影人”的朋友,如何拍出好照片,是否有相关的摄影书籍推荐。朋友缓缓答道:你呀,还是不要看摄影书籍好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就好,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规则、技巧框住自己的思维。 然后我就一本正经的遵照了。一年下来胡乱拍了不少,也还真有被朋友讲说有进步。
不过还是看了这本书,一本并不是讲解摄影技巧却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书。作者很幽默,也有那么一点点啰嗦,不过讲的却都是大实话。什么叫做好照片?好照片的评判?所谓摄影人分几种?都是什么概念?现在社会有关于摄影的怪现象?纪实摄影是指什么?当代流行的业余摄影玩法?恶俗的摄影追求都指些什么?摄影器材要怎样评判好坏?
一本书读下来,不知道有没有人中枪。不过我的膝盖还好没有受伤。很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例如,照片拍的必须自己感兴趣的事儿;照片要看到创意,要与众不同地“有意思”。 书中有一句:“你的照片四平八稳,构图都跟教科书上的一样,看着都跟明信片是的。只是好看,缺乏趣味,也还谈不上个人风格。”大概就和我那位朋友的观点一样。
说白了拍照就是为了记录。而我觉得拍照片儿是为了开心,也为了方便以后回忆。对于我这种业余的“摄影爱好者”,这便是我拍照片的初衷。可是开心并不是胡乱拍,回忆也不是随随便便按个快门就好。于是便开始默默研究怎样拍出“好照片”或是自己喜欢的照片。这大概就需要所谓的摄影技术吧。多看,多想,多拍,多练。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坚持下去,得到一定提升之后再继续创新,进步…… 继续记录自己的生活……
书中有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做一个旅游拍摄项目,通过自己的拍摄,系统深刻地呈现某地的特质。最终的那些照片,就是这个项目的“产品”。跟所有的产品一样,既然有了目标,就得有达到目标的执行策划。感觉这一段硬生生的把“爱好”变成了某种项目,可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呢。作者给出了几个步骤:
1.拟定最终作品的“中心思想”
2.由你的“中心思想”出发,确定你的拍摄对象,由此确定你的行程计划。——真的要做一个计划。把你的目的地都列下来,然后排定一个合理的日程和路线,给每个拍摄地都留出恰当的、相对宽裕一些的时间,宽裕到足够让你把想要拍摄的那个事儿给横来直去地捋个遍,足够你从中找到一些让你自己产生某种强烈感触和表达欲望的观察结果。要事先尽量多地了解目的地的各种跟你的拍摄将要有关的事儿。
3.准备好你的家伙:足够用的、可信赖的摄影器材。
唔,说大不大却又说小不小的项目呢。不过下次出游,倒真的很想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