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的故事与行业的外衣
2014-07-28
阿瑟黑利的小说总是有一个财政情况遇到麻烦(或者自己搞出点麻烦)的大公司,一个留下优良传统但是总有倒霉高级员工很快挂掉的老东家,一个自己一身毛病但是好歹有猪脚光环或者扎根于人民群众(真的!)的主角,还有一群暗的(可能起作用也可能不起大作用)的敌人,大家都是推动作用,目标是让主角坐上位置并作出有利于企业 行业 和人民的决定。这真的不是柳青小说的后冷战版吗摔
言归正传,不知道这是第几本小说,但是每个人的结局和他们的本身性格关系都不大,一个财务有麻烦的企业可以峰回路转,但是一个财务有麻烦的人就惨了,脸要不贴大地要不贴镪水;正直的体制外只能当个成功的配角,但是正直的体制内都有好归宿(前提是不为了大义不拘小节的卖队友)。故事够正面,但是不好拍成电影。没有大场面的电影哪个年代都只能小众。还是电视剧好一些。如果一个人想改邪归正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过死里逃生怎么都像是被广电总局逼的往好了写。甚至丧心病狂的高级经理为了给主角让道,事业毁灭不够,还要欲令其亡必令其狂,再找一次不该找的人,然后从天台直接上天堂,就为了给故事主体一个好的公司,就要用这种方式避免官司。然后还有忠心耿耿的秘书解决政府要找的信息来给公司和主角伟光正的形象再打一层蜡。
可惜作者宣传的时候找的咨询不够高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依然坚挺,大家依旧超前消费不思改变,后来又闹出来几次大的危机仍然安之若素。就是不知道现在复兴门到平安里这个街区衣着光鲜的人知不知道自己的发展将要以何为代价,幸好那个年代还没有太复杂的衍生交易产品,否则作者见到如今华尔街透支全国未来为自己享乐的样子,真不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