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算法时代!
2016-04-28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1980年的专著《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技术发展就像一波波浪潮,新的浪潮不断冲击旧的社会与文化。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淬炼后,开始迫不及待地地投入到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怀抱。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算法经济时代”。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或许都还没有厘清大数据到底怎么个大法,就已经收到了各种购买推荐、建议甚至推荐交往的朋友或者对象,而这些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很正常地浏览了几下网页,或者输入了一部分自己的信息。我们无法抗拒算法和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因为算法几乎每天都会对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与取舍。算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很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其发现和留下更多用户。
前段时间,“阿法狗”(AlphaGo)披着人工智能黄金战衣在围棋的疆域挥斥方遒,“愚蠢的人类”忍不住发问:未来,人工智能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换个角度看,也就是去探讨算法技术对身为个体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而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数据认知自我。《算法时代》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解答我们疑惑的书,作者多梅尔是一位“数字人文”类型的作家,他更多地是从人的角度去思考技术,将随处可见的公式和规律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认知、爱、正义和艺术创造力几个角度看待算法对于人的影响,并用一种大家看了会很亲切的写作方式探讨这些影响的形成原因。你会发现,算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1822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论爱情》一书的开头写道,他希望可以“利用简单合理的数学方法去描述可以通称为‘爱情’的各种情感”。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最具科学头脑的人也无法解释爱情的不可预测性。所谓“心灵有自己的逻辑,理性对此一无所知”,大概就是这样。200年来,尽管司汤达的努力失败了,但破解爱情密码的尝试依然继续着。婚恋交友网站不就是个鲜明有力的回应么?
未来的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律师了。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中有一句话,可能代表了所有跟律师有过不愉快接触者的心声。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所有的律师。”
一宗案件中的证据开示工作主要由律师事务所指派初级律师完成,人工梳理海量材料,从中发现证据,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证据开示工作可以借助数据挖掘“电子证据开示”工具,以及预测编码等机器学习程序来完成。算法将会取代律师处理大量信息。毕竟,电脑不会因为工作量过大而感到头疼,或者视力下降。
美剧《纸牌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即便没看过也早已如雷贯耳。纸牌屋成功背后的最大功臣就是算法。《纸牌屋》的出品方奈飞公司利用算法分析了从2500万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发现人们喜欢观看的节目类型具有某种倾向性和相关性。《纸牌屋》在播出之前,公司主管甚至连一个镜头都没有审查,放心地交给数据吧。用科学的手法进行创作,电视剧可以一直演下去。《权力的游戏》之所以受到热捧,是因为它抛弃了平铺直叙的三幕剧结构,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目前第六季已经开播,在算法思维引导下,你能阻止它像《老友记》那样铺满十季吗?关于算法和电影电视剧的关系,《算法时代》一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例子,并且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饥饿游戏》、《辛德勒的名单》、《广告狂人》、《女子监狱》、《废柴联盟》、《恶搞之家》等等。当你看完本书了解了背后的算法秘密时,你会觉得自己跟那些编剧或许并没有什么区别。
算法为什么能让我们如此感兴趣呢?本书的很多读者都从事计算机研究,如果这些读者回到1984年,甚至是1964年,很可能会对类似的书籍感兴趣。但是,我们并不都是以计算机科学研究作为职业的,我们之所以依然会持续关注算法,因为算法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您推荐……”、“您还可能喜欢……”、“您附近的有……”算法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机械般的冰冷,而是就围绕在你身边,随时为你效劳。
对于算法,我们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比如算法能处理一切事务吗?算法会让我们下岗吗?算法会造谣中伤他人吗?算法可以复制真爱吗?……《算法时代》将会是一份不错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