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证的方式去探讨幸福
2012-04-30
这本书的缘分从导师在课上介绍到了奚恺元开始,后来在图书馆找到了他的书。奚恺元,美籍华人,耶鲁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最早将幸福学介绍到国内的学者,是当今世界在决策和幸福学领域最有建树的学者,02年卡尼曼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中,用了近三分钟的时间感谢奚恺元的贡献。
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关注幸福感、甚至宗教体验这样无法描述的对象,并且将实证的方法引入其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本书算是一些成果的集合,文字很浅显易懂,提到的道理听起来没什么,似乎都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但是仔细深思,会发现正是这些规律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种快乐感受。
印象很深的是在书中提到,将幸福和摆积木做的类比,生活中的拥有就是积木,幸福并不是拥有的积木越多越好,而是有限的积木如何去摆出各种花样,各种可能。
在书中,并不会给介绍很多艰涩的理论证明过程,更多会告诉理论,给出应用,在前景理论的应用中,他提到了几点来增加幸福感:如果同时有两个好事,(如发1000元奖金还是发两个500)分开享受;如果两个坏事(丢1000,还是两个500),一起承受;如果一个小的好事+一个大的坏事儿,分开体验;如果一个大的好事儿加一个小的坏事儿,合起来体验,人们总是对损失更加敏感。
最近对一些宗教性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佛教讲求平等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不要痴迷于某种情绪,节制欲望,近段时间自己的一些失落,让我对这些深以为然。用实证的方法去解释幸福,可以让人们之间幸福的感受更加可以交流,有了定义,就有了一个语言共同体,当人们提到我很幸福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他到底哪儿幸福了。第二实证的方式可以让幸福更加客观可测量,可以对幸福和其他心理特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而不是在宗教、文学层面进行简单的描述,更深刻的认识幸福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可以更深刻的指导人类生活,帮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总是讨厌艰涩的理论,认为那些离现实太远,但事实上,这种感受是因为人们的思维能力太低,无法在理论层面对问题进行加工理解,理论是应用之父,如果理论功底不深,应用想做好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