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
2015-11-05
妈妈一辈的家长基本是从小受过苦过来的,节俭是他们的好品质,但有时这个优点也带来了很多具体的压抑。就如作者讲的那样,当你在扔垃圾的时候,请不要当着家长的面。果然是这样,妈妈一副弃之可惜的样子,让我很是为难,有时确实羞愧自己怎么会拥有这么多不需要的物件,有时候更是一时不能体谅她如此固执的态度,明明东西再回收回去是不可能再使用了,但她还是不舍。
小时候,在家里没有说话权,看着占着空间又不心动的物品,从来没有胆子把东西扔了,偶尔瞥一眼,心里并不愉快。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在购买物品的时候,能根据真实需要配置,对于不心动的东西,也能帅气地清理掉,这还是需要谢谢妈妈的。作为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人,现在是和舍友同住一间房,衣柜里面的衣服本身就没几件,说实话,心动的确实是不多的,不是在找借口,我也希望不断提醒自己,多学习、长本事,过段时间后可以添置新衣,甚至拥有自己的一个房间,这样我就可以动手装扮自己的小家了。妹妹也是今年毕业,自己租了一间房间,去过她住的地方几次,她的住处和爸妈住的商品房对比,实在是太棒了,清爽干净,我很向往!
关于作者所说的——物品是有灵性的,我们可以跟他们对话这一观点,我还是挺愿意相信的,虽然没有对待每件物品我都是如此心态,可也有几件是我特别用心的,比如手机、住了十几年的商品房。我用过两三部智能手机,总所周知,智能机最怕的是从高处摔落,我自己是个不拘小节的马大哈,手机经常摔,但是我对它们一直都是特别有信心的,我觉得它们就跟我这个主人一样,耐得住磕磕碰碰,偶尔小刮伤,我会心一紧,和它们道歉,但快速地又去忙别的事情了。除了小地方不是很漂亮外,它们都还是健康地活着,很棒。不过看了作者的书,我觉得有必要今后稍微关爱一下它们,不能总是放养。
我是个对过往过分怀念,还是对未来过分关注的人呢?我不能确定。不过我一直有种做法——记录当下的美好,希望以后老年时候能翻出来好好回忆。其实还未到老年时候,现在的我就经常看以前的照片,每次都会感慨,以前我怎么活的这么精彩?再对比平淡的如今,心中不免黯然失色的惆怅。对于不心动衣服、纪念品,我能坚定地舍弃,而带有回忆的照片就有些困难了,至少在今天晚上以前,我都还是这种想法,而这一刻,在书写想法之时,我仿佛听到了心中传来的另一种想法。
书中的一些话语能触动我,或许是我太过快速的阅读,只留下了模糊的大概感觉,具体字句是什么,好似只能再去查查笔记了,可,这件事真的会去做吗?(写的东西挺杂乱的,但我还是高兴自己安安静静坐在电脑前敲敲字,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