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配的圈子圈套
2011-05-13
这本书算是比较职业化的商战小说。没有涉及很多的感情,个人企业情感和国家政策。虽然还是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那些激烈而不见硝烟的斗智斗勇斗德,隐晦而又龌龊尽显的语言暗示,让人不得不惊叹上帝造人的艰辛与无奈啊。这么多深刻的分析,这么多智慧的头颅,这么多狡黠的面具,倘若综合起来是多么的盛大而恐怖。所以,上帝也应该庆幸他们的内耗与无休止的纷争啊。
本来工作的圈子离我就很远,销售的工作就更不要说了。虽然勉强听说过书中的几个公司,但是对这个圈子的了解仅止于此。所以读起来并没有很多对具体事务的强大共鸣感。
对我最大的冲击是第三部的一个片段,或者说是一个人。他就是尤教授。确实,我现在所在的圈子和我未来几年所在的圈子遇到得更多的不是销售经理的商战,更经历不到外企高层的人事变动,但是尤教授确实会数不胜数。尤教授那段与小谭初次吃饭说的那些话,对于sales来说也许不算太高超,不算太无耻。但是也许是文章通过欲扬先抑的叙述得到的效果,在尤教授说出那些关于刑众,关于学生辅导员,当然更是关于信远联集团和第一资源的时候,想象着尤教授穿着并不考究的衣服,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快速的扒拉着自创的菜汤泡饭,一股恶心顿时从肚子里面冒出来。所有对于这个小说本身塑造的这个学成不忘国家,正直清高的行业泰斗,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的形象瞬间像冒出苍蝇一样令人作呕。
商业社会中,不断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产生利益。这使得纯粹的科技制作者研发者羡慕嫉妒也是很容易令人理解的事情。那些不为功名利禄,不图荣华富贵甚至不图任何身外物,不图生活质量而坚持在科研条件好或者不好的情况下刻苦研究,一心科研,一心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的人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当然,我承认,我做不到。这世界上很多人也做不到。这不是一件令人愧疚的事情。科学家们也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知识来创造财富,享受生活的权利。科学家们教授们也需要吃饭,需要穿衣服,需要开车,需要住房,需要生活。就像很多研究生导师拥有自己的企业或者国家项目,通过科研能力转化为商业产品来产生财富。国内很多导师都是这样,不足为奇,我也非常理解,甚至还有这个念头,做一个有钱的教授,呵呵。既有教授的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和科研环境,也可以体会做商用项目的具体事务和较多的利益。这并无不可。
然而,没有做婊子还要立牌坊的道理。既然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何必做这么一副清高的样子呢。即使真的希望参与某个商业项目,一个堂堂教授把话说得这么滴水不漏,这么精明细致,这么专业(原谅我贫乏的词汇,夸赞尤教授不如尤教授夸赞他的学生这么从容,我觉得他真的很专业,非常有做sales的品质,或者sales不如他)。或许这种话他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无数次夸赞学生的好学来引出他下一步的想法,也做过无数次的这样的事情,才会娴熟的应对自称百战百胜的sales。
书中描写sales再心机重,再狡猾,再没有道德感正义观,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西装革履,他们花天酒地,他们尔虞我诈,他们笑里藏刀,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形象,他们真实的表现自己的心机,快意恩仇。这并不令我恶心。这就是伪君子与真小人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