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擅长的领域,但当我们跨出了熟悉的地盘,向新的领域探索遇到困难时,怎么办?
这个时候,可以让人事半功倍的方法论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教学科普类的工具书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如果说大学教育是方法的教育,那么当我们进入到社会这个无边界大学之后,所见所得所感就是不同领域的必修课。
在这所无边界的大学里,多进程的工作成为常态,没有人会怜惜你是刚入行的菜鸟,是磨洋工的老油条,还是永远冲在最前线的精英。做或者不做,工作量就在那里,只增不减。就看你是选择早十点刷网页晚六点干活还是早九点做图表晚六点下班咯~
对于擅长归纳总结的任务达人来讲,解决多任务自然不在话下,各种诸如番茄钟、四象限时间管理任务分解工具信手拈来。
但对于拖延症患者、单线程星人以及被猪队友拖累的同胞来讲,从《零秒工作》中借鉴麦肯锡的工作整理术不啻为一条解决当前问题的捷径。
继《零秒思考》和《世界精英的带人术》之后,赤羽雄二又带来了他的新作《零秒工作》。这本工作整理术,再次强调了《零秒思考》中是A4法,并提出了提升工作速度的8个原则、提高思考想效率的6个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6个技巧。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逐渐开始对日常行为产生影响就是A4法、“快”“早”的二字决以及PDCA流程。
PDCA流程,则是可以适用于新项目/任务的万金油套路,就是简单的规划、执行、校验与改进四步骤。
-
如果想来广告圈折腾,先看看《贵圈》吧~
2016-11-21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
也许是广告界教父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提到的一句话,让多少鲜肉小花们投入广告这个外表光鲜的圈子。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传媒圈广告业就是站在了时代的前段,总会在/需要第一时间面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明星的实时动态决定了品牌的代言还能不能用,广告狗/公关狗要不要加班,杜杜的官微在大事件中的表现可誉为是业界标杆(我才不会乱说因为冯导跟国民老公打嘴仗导致小伙伴周末加班研究万达在此次舆论走向哈哈哈)。
知道陈野,是关注了他的公众号NewbeeRen(id:iamnewbeeren),他也是一只典型的斜杠青年,就像同样出自奥美的星姐一样。作为一枚前奥美互动创意总监,陈野公众号里的段子鸡汤是信手拈来,有一些喜闻乐见像段子一样的广告,也有一些对广告新人老人们的建议。
同样是入门级别的作品,就“课外教辅”层面而言,作为一只从心理学转到广告圈的小AE,更推荐大家去看看《奥格威谈广告》系列啦(有天赋的创意们则可以let it go啦~天马行空随意发挥就好)。但总看科普文总是那么无趣对不对~这个时候就可以来翻翻《贵圈》,它讲述了一枚广告新人是如何从本土广告公司进入梦寐以求的国际4A,如何与边缘团队以及奇葩的公司同事相处、如何运用人肉案例向客户提案的。
《贵圈》可以说是一部描述广告圈“声色犬马”的小说,精彩之处引人入胜的亮点和各种梗在这里也不好剧透太多。除了小说之外,作者还把自己的从业经历/宝典等做成了合辑,这些只要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传送门就可以直达啦。
作为一名广告狗,看《贵圈》的时候代入感就很强,因为我也是WPP集团后娘养的某家公司里的一枚小兵。身边也有挤破头想要进4A的小伙伴,过劳死的同事,莫名其妙被干掉的歪国高管,还有狗血的感情戏……真正是戏里戏外傻傻分不清楚。
在这里就以我浅薄的知识介绍一下书中的背景吧~(以下是推断~如有不符纯属瞎逼逼)
结合作者陈野的背景和从业经历,CIRCLE应该就是北京奥美,坐落在金宝街,是WPP集团(就是书中的DPP集团)的亲儿子~WPP集团在财务出身的创始人马丁索罗爵士的带领下,
在大中华区大刀阔斧滴收购本土广告/公关/互联网公司。最终在2015年老对手阳狮集团和宏盟集团的合并黄了之后,成为世界最大的传播集团。书中的主角文案和创意是关系最为紧密的CP,看起来也似乎是agency们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他的诸如我和策划、媒介、购买不得不说的撕逼往事也是有很多话题可以写的哇~
国际4A之所以成为广告专业的学生向往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它自带的洋气光环:一水儿香港人台湾人歪果仁的管理层、弹性工作制圣诞节也有假期、个性分明但性向不明的同事、还有传说中的高薪(???黑人问号脸,其实底层小兵并没有)以及奇葩但听起来就很有逼格的奢侈品客户……另外一些则向往宝洁、联合利华这类市场营销人员的黄埔军校,这就好像绝大多数学财经的同学都很想去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这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样。(不过现在大环境不好agency们貌似面临着被四大内部的insight替代的风险哟…….好害怕~)
圈内人士看到《贵圈》中的梗可以会心一笑,想入行的新人们则可以大概了解这个行业必备的初级英文单词吧哈哈哈哈。
如果说若干年前《永不言弃》《杜拉拉升职记》《浮沉》能被誉为职场新人的必读宝典,那么陈野的《贵圈》则可以作为广告新人(尤其是文案方向)的入职说明。
最后,借用作者公众号里的标题来结个尾吧:TO职场新人:如果你想过斜杠人生,不妨先来广告业折腾折腾~
-
食物中的百味人生(不要让自己饿肚子哟~)
2014-08-26
白色的封套,绿色的cover,彩铅的明信片,小清新的设计,还有大咖们在传授给读者们的秘制菜肴的同时娓娓道来的那些亲身经历的、听来的故事。关于寻找,关于失去,关于美食和爱的故事。
meiya在关于食物的书评中写道萧伯纳的一段话: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我想是因为没有哪一样东西比食物更能抚慰人心吧~
俗语总说,民以食为天。从老百姓日常打招呼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吃了吗?吃的什么?”甚至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每个节日我们都用丰富的食物来庆祝,来度过。
文中有一句话,最习惯的是食物是否藏着一个你最爱的人。是不是最爱的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一道习惯的食物背后都有着那么一个人。比方说,姥爷秘制的炒三丁,姥爷去世后,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很想念他,想念这道菜。姥姥生病的时候,不怎么会做饭的妈妈会向厨艺很好的阿姨请教,最后做出一道三三两两鸡翅,给病中没有胃口的姥姥补充营养..当然,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妈妈也会祭出她的必杀技,秘制炒面,百吃不厌。
阿紫写过的一片日志中提到,“饿让我感觉到孤独,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孤独,不可言说,亦无从填补”。也许对于一个处在低谷期的人来讲,深夜的饥饿,恐怕会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和孤独。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鸡汤文中的那句,吃饱了似乎就觉得没有那么难过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这件事情,不再仅仅是初级的生理需求那么简单。而是可以慰藉心灵让人充满力量的一种行为。
当你没有肩膀可以依靠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应该能给你最大的力量吧。
就像百度百科中对于《深夜食堂》的简介一样:在食物的香气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静和食堂内的袅袅暖意间,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百味。
也许是一碗再也吃不到的黯然销魂面,也许是一碗外婆传承给母亲的大馄饨,也许是一扎再也不如当年味道的酸梅汤。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人,再回归到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饿肚子哟~像那些希望你幸福的人所希望的一样~
-
深夜,食物会讲故事~
2014-12-19
从深夜食堂开始,各式各样的#深夜#主题悄然出现在你我身边,就好像豆瓣微博都曾风靡一时的#深夜报社#一样。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食物。《深夜谈吃》也是这样:让我们聊聊深夜里的那一碗热汤。
《深夜谈吃》是一本书,也是一个集结了众多吃货的公共号。它好像午夜电台,在22:30,向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推送吃货讲述吃货的故事,仿佛食物散发出来的水蒸气,温暖而又治愈。
蓝紫色的书封内,是点缀着樱桃的素白封面。清新的蓝格纹/小雏菊成为了每个章节的分割页。还有是不是出现的水彩、彩铅速写的插画,从这些细节可以隐约看出这本书的清新婉约的格调。在讲述完最后一个香港老字号招牌的美食故事后,紧接着是向大家分享的菜谱,我猜它们叫“有故事料理”。
母亲在过年的时候总是嗔怪道国人每个节日都离不开吃,大节大吃小节小吃。岂止是节日,哪一天离得开吃这件事,尤其对于每天不带便当的上班族来说,最动听也的一句话也许是我们吃饭吧,最头痛的一句话也许是今天吃神马~~
在饭桌上,可以推杯换盏,可以顾影自怜,就好像一个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名叫江湖的剧场小舞台。不管是单身狗还是小两口,不管是高富帅还是矮穷挫,都会有一段和食物说不清道不明的过往和未来。
食物和情感,应该是本书的两条主线吧。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作者关于吃的小故事,没有甜咸两党之争,也没有饺子汤圆的派别混战,有的只是每人带来的那一道菜,好像气氛融洽的同事联谊:你做你擅长的糖醋排骨,我做我最爱的小鸡炖蘑菇。品尝别人的乡愁,体会百味人生。
吃这件事情,可以二人同行也可一人独自细品。于是就有了孤独家的美食、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个看起来比悲伤更悲伤的变化,可能会让你对某个事物产生特殊的情感。比方说,我会因为那家固定的抄手店,怀念起当初和我一起翘课的少年。而他,也许会因为那个不能在一起的恋人而远离热干面。因为这些小小的情愫,食物似乎寄托了人们对于旧时光的念想。就好像那一碗普洱红烧肉,让一个弥留的老人走的安详。(所以我猜,一切有情依食而住的美句也许是出自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的巴蜀人士。)除了这些浓烈的情感,食物也可以带有安详淡然的禅意,日料也许是其中的典范。
同样的吃食,有着不同故事的人也许会从中尝出别样的味道。就好像一道清炒苦瓜,向道的中年人也许品出了人生的淡然,初入职场的新鲜人也许尝出了人生的苦涩,离家多年的游子似乎尝出了妈妈的味道。
吃货很多,能写出美文的吃货没想到也不少。比方说那一份凉面,再比方说这一份宵夜。我除了爱吃,我也爱听故事,也许当我走进蛋挞店,就会想起留学生小姐在里斯本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