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版《科研活动道德规范》
2011-11-21
文章的主线是康托教授为争取理论发现的优先权,与哈佛的克劳斯暗处竞争到公开化。意识到学生可能造假,为了不被学术界抛弃,亲自用新的理论来掩盖错误。现实世界,曾经一位在刚归国的老师讲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造假,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教授发现后,立即给编辑写信退稿。而显然康托采取的方式不同,这种方式不能说不高明,尤其是直到结尾,我也不清楚到底他的第一个实验是否被成功验证。顺便说下,斯塔福28岁获得诺贝尔奖,俺博士还没开始。
主要话题是癌症产生理论,如果真的实现,应该能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但是诺贝尔奖授予几个月前的报道成果,无疑也是因为其轰动效应。我想即使是这个理论最终被克劳斯实验验证,但最初的理论是属于康托的,如果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不至于太荒谬的话,康托一定也获奖者,尽管可能是之一。看来所谓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其自私的一面。这一点想一想牛顿与列文虎克、莱布尼茨等人的纷争就知道了。这个规则,概莫能外。
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作者是口服避孕药之父,话题之一就是研究昆虫的保幼激素。作者也借此说明,科研中的潜规则不仅是学术上的、还包括金钱、情色,比如骗女学生上床的霍普金斯大学的勒夫金。
不过科学家写科学研究题材小说,如同肖克上将写《浴血罗霄》(甚至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论真实性堪比任何战争题材小说,但是可读性确实不高。我等科研小辈还是从中学知识吧。
1.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不过作者说这个癌症产生理论是在睡梦中想到、然后匆忙写在洗衣单的背面的。这个我深以为然,因为很多人的灵感是在梦中被唤醒的。
2. “你们在笔记本里记录的东西永远不会太多,只会太少。你们永远不知道哪些资料将来会是至关重要的”越是高价值的实验,越需要重复性高。保证重复性的关键是实验笔记,再怎么详细都不为过。反观自己,现在实验价值不高,笔记做的甚为粗糙。
3.关于做报告,一定要学好让你的听众兴奋起来,学会如何说服他们,使他们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真的非常重要。“我不是说虚假的爇情,而是让你向他们展示你在实验室里说话时,我在你眼睛里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那种爇情。你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都很熟悉海绵。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假设。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海绵是动物。”我们在海底拍摄的那些海绵样本的照片很津彩。我虽然不鼓励使用幻灯片,但是你可以利用这些照片使你的陈述变得活跃些。
4.康托是学习合成化学的,最后转到细胞生物学这个发展迅速的领域。(他曾自豪地把这个主要靠自学成功的转变称作是专业变形---我何时能实现这个愿望!)涉及实验的基础依然是化学的。自己也具有高超的实验能力,即使身为导师也自己参与实验。而据我所知,目前多数牛人科学家早已彻底脱掉白色实验服。
5.国外职位获取:博士文凭才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会员卡。你一定得获得博士学位,越快越好。如果你还想要在一所名牌大学获得职位,那你就得尽力加入到校友网络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在不同的研究机构里跟两个不同的导师作博士后研究。如果你真像我所想的那样优秀,那么,等你进入人才市场时,就会有来自三所大学的三个人在争着聘用你。
6.科研中的社会契约:论文署名先后问题(存在按照字母排序)、发表优先权的问题,审稿人的私心等等。
有评论说写此书的号称“人工避孕药之父”的美国化学教授杰拉西是为了追求后来成为他第三任太太的女文学家而作的。这个八卦信息等读《杰拉西自传》的时候再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