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来源,geek的启蒙
2009-01-09
刚才在豆瓣的今日推荐上看到这个系列的另一本书(那个大熊猫封面的),看到那么熟悉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字样,竟感到一阵阵震颤,思绪一下回到了童年。
有一天妈妈神秘的告诉我和弟弟,他们在电视上看到有报道说,大城市的孩子们都把一套百科全书放在孩子枕头边,一想到什么不懂的就拿起来翻一翻。我听了很是好奇,但也没有深究,只是听到妈妈问爸爸怎么买到这套书。过了几天,在福州工作的表哥就带着这一箱(确实四本装起来就像个箱子)书来到了我家。挺妈妈说本地的新华书店并没有卖这套,因为太贵了。
这套书的价格是150左右,这在当时算是比较贵的书了,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科普和小发明创造的书,应该说看过的也不少了,但唯独这一套是最大最全的,比《十万个为什么》好多了。之后的几年,我确实把这本书都放在枕头边,但并不是想到什么问题了去查(我想这本书在当时还不至于可以当成google用),而是一有空就翻,我非常喜欢里面朴实但又不失趣味的介绍,而且,在当时就可以看出我的兴趣所在,这本《科学.技术》是我最喜欢,翻得最多的,我终于不用在每次爸爸送我去学校的途中问爸爸那么多个为什么了,也不会再傻傻的提出“爸爸,为啥你不去做科学家啊?”(不过这好像是一年级提出的问题,那时已经三四年级了吧,没那么弱智了)。里面好像还提到了未来的科技,带给了我很多灵感,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我根据里面一篇对未来自行车的设想而自己设计了一部车,现在这个设计草图还在我在家的箱子里,我第一年高考不顾众人劝阻而报考了理论物理专业,我想这与当时看的这本书也有关系。第二喜欢的是《自然.环境》,小时候我对动物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我觉得很大部分对没见过的动物的了解都是来源于这本书,高考第二年报考生物可能也与那时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再次是《人类.社会》,最少看的是《文化.艺术》。
爸爸妈妈有一个不算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书送人,所以我小时候看过的书,几乎都没留下来,全部送人了。其实我自己也喜欢送书,本来在乡下,我的表弟妹们看的书就不多,于是我们就把自己看过的书都送给他们。这四大本应该是最晚送出去的,而且不是一次性送出,是分次的,最后一本直到我用上了Google才送了出去。
高中时有一次回到小时候的那个区里的新华书店,看到书架最上方有那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但却沾满了灰尘,看来这个新华书店终于有了这套书了(或者早就有了,可是给我的感觉却是“终于有了”),这时的150应该已经不算什么了,但估计这一套还是卖不出去吧。
按现在的说法,妈妈看的那个电视报道肯定就是”软营销“了,只不过是在电视上而不是网络上。可是当时人们多么纯朴啊,谁会知道广告还有这样做的。而我也是深深地感谢这则广告,它让我的童年不那么无趣和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