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6-01-24
写在读书笔记前——我和潇洒姐那点事
2012年,闺蜜琼和我互通电话,吐槽周遭,感叹人生,互打鸡血,然后她和我推荐了潇洒姐。那天下午,我把潇洒姐的《女人明白要趁早》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鸡血满满(然后没几天鸡血就消耗殆尽了。几年间,我没有和其它趁早粉一样时刻关注趁早,只是偶尔在洒姐的微信上拾掇点干货,中间也报名了北京趁早组织的两次活动(只是最后都没去成)。我对“趁早”组织的状态就是——若即若离,远远看着。总觉得那么大一个人,需要加入一个团队,靠别人的鸡血养活自己吗?真正的强者,应该自己给自己打鸡血,靠自己的意志走自己那条道啊!
然而,我好像靠不了自己。
曾经我也是个喜欢计划、喜欢总结的姑娘啊!现在,即便趁早效率手册在手,告诉自己要早睡早起,时不时计划学习,却总是难以践行、基本搁浅。如果说“读书、塑身、体验”是magic pill的话,工作后我好久没有摄入这些pills了。没有这种精神上的pill,再加之对工作的不认可,我时不时陷入自我怀疑,一年两三次焦虑,每年折腾一次跳槽(最终都被劝住,确切些说,是自己决定不跳槽)……读到潇洒姐那些字的时候,我简直就要哭了,因为那说的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啊——“无数次,我都在怀疑,我也许只能过一个憋闷的、被拒绝的、被忽视的窝囊人生了;我被湮没在无边无际的人群中间,面无表情的众人正裹挟着我向某个方向行进;人生幽闭症会不定期来袭,无论我身处阳光下的人群,还是在办公室的隔间”。
好几次,我也告诉自己“这样挺好的,是你太焦虑,太浮躁了”。宽慰没起到啥效果,内心的不安全感还是会时不时蹭出来。读这本书时,我在问自己“你,和那天蝎、摩羯的一样,是发自内心要强的一个人吗?你是因为不安全感,才追求自我卓越,还是天生就追求自我卓越啊?”我唯一能确认的是,我是一个不安全感强烈的人,我需要外化的东西(包括公司、岗位、证书)来印证我的成长,我需要确认我还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确保任何选择都能自由地跟随我心,不被外物所累,而不是某一天大事降临,我根本无力应对,只能打道回府(回家乡)。
潇洒姐这本书发布后,我迟迟没买,直到闺蜜说她参加了上周的杭州签售会,我才考虑要不要进这本书。周五中午在豆瓣上看到表姐那一段,已经震惊了,我知道这书我一定会看完。
-------------------------------------------------------------------
说说读书笔记,说说那些带来共鸣和思考的语句
“要意识到品牌和平台不是自己,不值得恃宠而骄,它们终究会褪去”:我所依附的平台本就不咋,我只是希望依附更强大的品牌和平台(增加外化能证明自我的东西,同时在这样的平台上提升自我竞争力),增加长远职涯生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不得不承认,潜意识里我还是将自己依附在一个公司?如果这家公司不行了?那你呢?
“但我真正想要的是特别大的虚荣,只有自由和尊严、真金白银,还有好作品才能支撑的那种”:只要还将自己依附在某物上,无论此物是公司、还是家庭,你的自由和尊严总归有限。自由和尊严的基础是什么?——平等的对话状态?如何赢得平等的对话状态?——在公司,总有领导、领导的领导管着你,国内外众多企业,那么多领导只负责下命令,你负责无条件执行,有几家公司能给你职场上的自由和尊严?在家庭,我介意的不是自由和尊严了,而是真金白银,我担心金钱能力上的不对等会影响将来的自由和尊严(这点确实想得比较多),谁让我的收入只有郑先生的1/3呢。不管怎样,这句话让我思考,我会在一家企业长久地工作吗?混的再好(再好我也当不了一把手),也就是做一个忙忙碌碌,不停开会、不停被请示琐碎工作的所谓的领导?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不断地通过画面给予的想象力去完善梦想生活的蓝图”:想来,双鱼座的我,从小喜欢畅想,畅想,尤其是具象的畅想,能带给人憧憬、希望,
真实的激励你为了那份美好而前进(进入职场之前我还经常畅想,总觉得人生有不少奔头)。然而,我好久没有畅想了,我想,是时候开始回到小时候做白日梦的状态了,偶尔畅想一下,谁知道啥时候这就成真了呢?
“工作是为了真正的Life,如果周末都用来恢复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累,等于还是没有Life”:2016年,要做好每个双休日的规划,让周末变得更有意义啊。
“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区分开“真想做的事”和“看上去该做的事”,两者的动机分别来自于“我喜欢”和“我看上去必须优秀””。这句话真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我以为非此即彼,只能择其一,我问自己,更在乎做自己喜欢的,还是更在乎争取世俗评价的,最后,我发现我两个都要,不一定都要到极致,但要做到两者的平衡。
“人会从令自己心动的榜样上看到理想的未来模型,这种天然的向往一经认出,根本无法抵御”: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模型影响着我,归纳总结来说,具备以下特点:坚毅、大气,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能切中问题要害、逻辑思维强、沟通快捷高效;淡然、随性,不被物质所羁绊(偶尔,我觉得活得精致、打扮精致挺好,最后还是觉得淡然点比较适合我)。
------------------------------------------------------------
怎样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第一步“凡事预则立”——先预想那个我
一个企业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将战略目标落实在每年的工作上,每年需要进行总结计划,以便审视和矫正前进的方向,确保企业成长为战略目标中规划的样子。
人生其实也一样。只是我们很少在年轻的时候,想清楚40多岁,50多岁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亦或是,在我即将离世的时候,回顾往昔,我希望脑子里出现怎样一个我。这个我是多维度的,工作上是怎样的我,家庭中是怎样的我,社会中是怎样的我?
第二步 运用次幂法则,等待黑天鹅事件发生
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的那个自己,是否属于人群中的20%,暂且将它归入20%吧。潇洒姐告诉我们,如果想成为那20%,我们就需要培养次幂法则发挥作用的土壤,负责给出足够的酝酿和蛰伏期,为黑天鹅事件的时间点提供发生条件。如何培养这样的土壤——每天用一小时勤恳地做一件长线工作,不断循环这个可扩展的活动,等待次幂法则发生作用。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这个法则绝对能发生作用。
好了,我打算先去想想40-50岁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是怎样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