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艺术读后收获
2013-02-10
前一段时间时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处于混乱的状态,经常被一些琐事所牵绊,又苦于摆脱不了这样的状态,于是翻开了买回来后一直摆在书架上的这本书——《整理的艺术》,希望借助它解除自己的困惑。花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收获还是颇为丰富。
对生存术很感兴趣的小山龙介把整理划分为六大块:资料整理、环境整理、信息整理、生活整理、思维整理、人脉整理。
(一)对于资料整理,小山龙介奉行数据化提高效率的原则,资料数据化是这种整理术的核心,无论是纸质资料、书籍、图片、重要的网页信息等都要转变为电子信息,集中保存在网路服务器上,借助于同步软件,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最终达到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甚至是只有手机,也能实现无障碍办公的目的。随时随地无障碍办公听起来着实很有吸引力,但里面提到的自动式扫描仪、SugarSync等软件不知道是只在日本流行,还是在我国知名度较低,实现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对于环境整理和生活整理,总体就是坚持简约主义的理念,统一、简化环境,注重细节,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以激发创造力;对于生活,尽量常规化,购买同种消耗品,固定饮食模式等,以减少在生活上消耗的精力,特别是由于改变和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在常规之余,再制造一些惊喜,以保持不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三)信息整理和资料整理一样,对我而言都是难题,读完书后也没有减少我多少烦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本书终究不是一个中国人写的,由于国情的差异,书里提到的很多方法和工具都不能即插即用,只可以借鉴一些有用的想法,如小山龙介提出的用时间轴和空间轴的二元思维整理信息,且由于空间轴整理办法的不完善,而时间是不会回流的,作者更倾向于以时间为轴整理信息,结合日程管理,所有信息都可以明晰了然,同时可以减少由于信息更改而要进行重新分类的烦恼。
(四)对于思维的整理,无疑是我获益最大的一部分,因为我就经常陷于琐事一大堆无从下手,要事又经常难以集中精力做的两难境地。小山龙介推崇的其中两条关于思维的整理方法,让我看后有大受启发和豁然开朗之感。一是针对大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整理信息的特点,提出的对一天日程的规划:在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的上午,进行写文章、写企划以及作重要判断等以输出为中心的工作,且在输出时尽量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不同时输出多条信息;在大脑逐渐进入疲劳状态的下午,开展一些重复性的、不需要深思熟虑也能轻松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在大脑处于混沌状态的夜晚,减少信息输出,多花时间读书,进行信息输入。而为了做好规划,集中精力,在每天开展工作前就做好一天的ToDo管理列表。二是以图解整理思维,运用对立概念、三要素、四象限等方法整理思维;以曼陀罗思考法拓宽思路,即要填满一个以主要概念为中心的九宫格;以思维导图将信息网络化。通过把信息全部罗列、分割、组合、拓宽、完善等过程,最终把点子变成一个出色的构思。
(五)小山龙介从谈整理名片切入,谈如何整理人脉,还包括如下方面:写手写信件、定期发送电子邮件,以时常保持联系;制作个性化的个人名片、宣布自己愿意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情,以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组织演讲会、做中间人向朋友介绍朋友等方式拓宽交际范围。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颇为实用的关于整理的工具书,要说不足之处,我更希望以后能看到中国人自己写的关于整理的点子和技巧。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想法已大概了解,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用比一个星期长得多的时间实践熟悉有用的方法想法,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