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的思维
2016-08-28
作者是“罗辑思维”的粉丝,其实我也是,只是没那么关注视频的我一直不清楚它竟然早在2013年便开始了第一期节目,而作者还花了1000元成了终生会员,现在终生会员可以拿到“罗辑思维”每一期的提成,这一点知晓便更让我悔恨莫及啊。
但是作者在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投行和咨询的人,背后是数不尽的加班、电话会议和出差”,我想要说的是,不只是这两个行业,还有更多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包括作者曾经的体制内(但不单单指教师行业)。
作者说道:90后不是脑残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我的理解是:其实每次新一代出现都会被这么评价,韩寒也层在他的《我所理解的生活》这本书中谈到过这一点。每一代接触到的事物不同了,上上辈接触了文革,自然能写出那个年代的作品,因为亲身经历,这一代盛行写穿越、玄幻,这不是落后,而是在未经历的情况下去写那个年代的事只会不伦不类,更引发批评之声出现。而在很多观点上我是非常同意的,比如“月入一万和月入十万的差别,绝不只是十倍收入,差距那么简单”,因为除了金钱以外,接触到的人和事也都不同了,自己的成长范围更大了,又比如“认真吹牛的人多,踏实做事的人少”,这是现代社会很普遍的现象,说得天花乱坠,事做的乱七八糟。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者的很多思想都是“罗辑思维”的沿用,包括未来自由职业为主流等等,也是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平日未知的常识,比如香港高薪养廉,公务员薪水很高,只是有地方保护主义只招收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