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接触不同的人
2017-01-02
俞敏洪肯定是个名人,新东方肯定为众人所熟知,但是这不包括我,因为如果如俞敏洪所说,他们是大树,而我或许就是那个被人忽视的小草,小草很难仰视到大树的真容,能够知道那儿有棵传说中的大树就不错了。
但是我很高兴能够阅读到俞敏洪的书《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虽然我不是心有抱负的年轻人,也不会有什么创业的念头,但是我的经历却很好的帮助我理解俞老师的思维。说实话,最初翻阅此书,我并不太认同,因为自己内心从未有过这样的雄心壮志,更不会去落实,心怀异议的阅读让我原本蜗牛的阅读速度更慢,因为我不能够消化我也就无法继续,于是就这样每天晚上临睡前翻阅几页,在排斥中反驳中慢慢进行,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这是自己内心不接受去感悟生活高度自己远远不及的人的自我排斥时,我才静下心来阅读,然后发现很多的共鸣。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很精彩,也不可复制,如他如我如你。我们都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那就很好,不是吗?
我也是一个农家孩子,走出自己的村落唯一的办法就是考学,而我并不是一个好孩子,并不会安心读书,但是我的人生却在最后发生改变,父亲的差点离世莫名的让我静下心来读书,老师讲与不讲似乎都无关紧要,我看过的书,我掌握了其中的知识点要点没有,我自己最清楚,我无法欺骗自己,因此执着专注让我最后复习一年上了中专。没人相信倒数的我会翻转,我知道自己最后的转变是因为专注,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什么,不空度一分一秒。师范才在图书馆中接触到课本之外的书,无知又有点格格不入的我就在这里默默的静静的阅读,去看别人早就领略的风景。读书有什么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三年之后的即兴演讲让我能够脱颖而出,书肯定功不可没,虽然我读后并没有对哪本书留下过深厚印象,也不会像别人一样对此书进行一番评判,但是我知道它依然很自然的渗透到我的血液里,滋润了我……我的人生没有目标,只是不可否认,我内心里有期待有希望有向往。但是我从不刻意去追求,只是脚踏实地跟着自己感觉去走,虽然一路走来,似乎历经了很多磨难,但是如今很易知足感恩的自己回头去看走过的路,却很幸福的发现我竟然心想事成。
我实际很少读书,很多年会几乎不读书,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后来孩子改变了我,因为我想让孩子爱上读书,我舍得给他买书,但是他却并不喜欢,这样我很纠结,最后我决定放弃对孩子的关注,而转向对自己提出要求,那就是我要先爱上读书,然后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此时我发现我离开书已经很久很久,那份沉浸其中的感觉变得很陌生,我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我选择自己最爱的小说。这里真的应该感谢中国这些爱书普及书籍阅读的个人或者团体,我就是受益者,初始因为自己对某本小说读后实在不说几句不痛快,就会写几句读后感抚平自己激荡的内心,然后就因为此,有一天被问是否感兴趣加入特评群,用书评换取免费的书读。天降馅饼给你,你内心会是什么感受?我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因为我的阅读不局限于小说,反正不需要花钱,干嘛不领略其它的风景呢?于是你可以想象,家里的书柜就这样无形中名副其实了。我读免费的书,就更舍得给孩子买一些新奇的书,也会给孩子申请到适合他的书,就是今天我也不认为我或者是孩子多么的爱读书,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都从书中见识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这是生活所不能给予的。对于我,如果长期不读书,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无依无靠空落落的,很奇怪,我发现只有书才会让这种感觉消失,让自己感到充实。当然我们阅读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把阅读的快乐化作文字,竟然可以获得100元的书券奖,这无疑是个意外惊喜。
……
当我因为阅读俞老师的书,而内心能够联系到自己的经历感受时,我依然不想加快速度阅读,因为那样难以消化。你可以想象身为父母谁都会希望自己今生的经验都一下子传授给孩子,但是孩子能否一下子消化吸收真的不好说。俞敏洪是真心的把自己的经历经验等一并毫不保留的展现给大家,但是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可以消化吸收,他的这些话不是一朝一夕就总结得来的,因此我们也甭指望一下子据为己有,更没必要全盘吸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高度,我们都愿意去接近这些可以引领我们走上更高高度的人,我们更愿意感受到这些能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内心,生活因此会变的更加美好 。
俞敏洪推荐的书对我更多是不可理解,或很难读懂的,但是我倒是乐意相信或许有一天我也会读懂或者赞叹其中一两本所带给我的感悟。最后,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可以阅读一下此书,因为我相信这个脸上贴着创可贴的创客之人的言谈会给我的孩子一点点人生启示,所以我要珍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