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迈大了扯到了蛋
2015-08-20
发梦是现阶段每个电视节目鼓吹的。心有多大事业/理想就能有多大,但不知为何情歌里的伤感很少在财富杂志上出现。即便有也不是大版面强报道——因为真相太伤感,有时候你简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吧。
HyperNet这个公司,是日本人从封闭的金融市场,到风险企业被争相追逐,再到被集体声讨追债画面的缩写。此时业务单一造成了现金流不足,对美国市场的盲目乐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公司员工更是没有良好的关怀,倒闭在所难免。
那么如果倒回去一点,事情会不会不一样呢?
例如接受Bill Gates的收购协议,拿着支票干下一家公司,应该不错吧,搞不好能撑到下一次;
又或者不瞎着急着美国市场的大蛋糕,小区域小尝试,毕竟是人家的地盘,礼让三分;
又或者把拜访各大银行的时间拿来关怀下属,了解真实情况,不在凭空想调转方向;
可惜都没有,膨胀的心一步步走了下去,于是新商务大奖的自信让公司死的更快。
所以在前半篇的扩张之路后(稍嫌无聊),后半篇的急转直下曲线犹如中国股灾。(好吧我也许喜欢看灾难片)
PS有两个事情跟《反脆弱》中描述的情形集齐一致,又一起看了这两本书,拿来说说。
1. 住友银行 vs 国重先生
国重先生有远谋,懂创业。而住友银行重风控,收益一比不算啥。最后,个人屈服了受雇企业,对于企业,不可以相信其重感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更不能指望其有勇气,有谋略,企业趋利,仅此且引以为傲。
2. ASCII公司合约瓦解
签合同的对接方离职,导致的谈判困难现象。整个对公业务最难的环节便在于此,甲方一旦关系不好耍赖,就成为了公司纠结的核心点。所以HyperNet的模式在如此高速的发展,显然把所有甲方的账款想象的过于轻松。
PPS 本书里的大boss个人觉得是三井房地产,霸王条款轻松挣得几千万,仿佛看到未来某朝房地产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