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2012-06-24
活在当下
2012-2-7 15:20
在这里我想写的是我大概2年前也可能是3年前学车时候的情景。那时候应该是每天都去学开车。学车,说起来也很容易,过程无非是几个人围着一个车,挨个的练习倒库移库的过程。记得有段时间是每个人轮流开,出现错误的那个人要掏钱给大家买水。就是那段时间,我觉得压力非常大,最后学车的结果,就是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然后考了第二次,好像是那段时间补考还涨价,多交了300 CNY的样子。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我想说的是,学车的时候的那个环境就是那种很容易让人觉得“鸭梨很大”的环境。首先,所有去驾校的人都是去学车的。所以,所有的人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身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所接触的东西都是有关于同一个主题的,这些人也就是“peers”,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相互比较。第二,我自己的驾驶水平不高。也就是说我处于“peers”的下游。对于学车,我相信“熟能生巧”或者是说“有努力就有回报”,但是很不幸,开车时间这个资源是有限的,是相互竞争的,这意味着自己不可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当然,其实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可能会遭受其他人的白眼。第三,长时间的等待,没有消遣。在驾校,往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等,等待别人把车练完了,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练习。等待的时间可能是和别人讨论练车的经验,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交流的。等待本身其实是一个很让人疲惫,让人觉得痛苦的事情。
人往往有压力,就是因为总是陷入这种“环境”中不能自拔,还说我学车的经历。想来,最坏的结果其实就是我所经历的结果,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然后考了第二次,顺带的一个不走运就是补考的费用还增加了。即使是这样“坏”的结果,我不是也活到了现在,而且尽管我是比同时学车的人多交了300 CNY,但是后来学车的费用就噌噌的网上涨,相比现在才学车的还是便宜了不少。可惜,在我和其他人一起练习的时候我往往不会那么洒脱的这样想,往往我会想“为什么练习同样的时间,我不如别人”,“为什么我总是倒数”,“我学车没有天赋”,“我怎么总是表现的那么糟糕”,“考不及格一定会有人笑话我”,“教练为什么对我凶,他是不是放弃我了”等等,我不能说这些想法一定就是完全不应该有的,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毫无必要的。事情的结果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怎么想而改变的,而是往往有其固有的因素的,所以巨大的压力可能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是徒增烦恼。对应到社会上的情况就是,价值观差不多,而自己又不是处在上游,偏偏又不得消遣,就觉得有压力了。大部分时候我们是无法改变这个外在的环境的,只能做到让自己“放宽心”了。
从上面的角度来说,这个书其实就是一个让人的思维能跳开自己的“环境”的一个书。我是买给我妈看的,但显然其实我妈并不是这类书的目标人群。我妈是那种,“子女已经成年,自己即将退休,工作就是混日子,没啥追求,没啥目标,因而身体上有点小毛病而自怨自艾”的那一类。而可能遭遇书中所描述的困扰的,更像是我即将要经历的,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更像是30~46这段时间内所需要经历的。作者应该也是一路走来,所以写的也是这类东西,很显然,让她去解决“即将退休的人如何才能不抑郁”是找错人了。
我可以想象出作者所经历的人生,大概就是“事业上很成功,也相对富有,经历了各种冒险,而现在想归于平静”的这类人。可能还是自己太俗,我觉得有钱人和没钱人的想法确实是不一样的。我能想到的例子是,比如去庙里上香,我听说每到春节,就有大批富人去庙里上香保平安之类的,捐的香火钱也是成万成万的。我在这里不反对宗教的作用,但是对于我来说给庙里捐钱的人就是SB,几万块够我买山地车、跑鞋、iPhone4S、xbox360好几份的了。但是对于这些富人,如果几万块钱能换来精神上的“平静”那一定是笔很划算的交易。
我不知道自己即将经历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回首自己的过往,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如书中所说,自己做的并不怎么好。比如和父母和同学的关系,比如自己对目标的追求。
2012-2-6 15:01
看这个书最大的体会还是在想一些信仰有关的东西,比如书上的许多内容其实可以对应到一些“信仰”上面,这些信仰并不一定指的是宗教信仰,或者说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比如素食主义者,可能是因为觉得素食更健康而选择素食,也有可能是觉得人和动物有着平等的关系而拒绝吃肉。后者就更像是一个“信仰”,人所坚持的东西,不可改变的,核心的价值。因为有了比如“人和动物是平等的”这个信仰,因而有了一系列的行为。同样的,这个书给我的感觉也是在传达某个“信仰”,比如人们的相互关爱,追求内心的平静等等。作者并没有说人为什么要相互关爱,而是要人先认为这个事情是无可辩驳的,人人固有的,然后又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描述那些让人觉得舒服的一种体验。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人世间“美好”事物,但是其实我更希望追寻它的缘由,当然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大部分时候都是达尔文的理论给出了无可辩驳的回答。
这本书更像是那种用来放松的书,很难说能总结出来自己应该由书上的指引而改变某些行为。更多的时候就是阅读的本身给人带来的放松,和对自己心灵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