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何所似
2005-11-16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这是英文小说《Jonathon Livingston Seagull》的中译名。好友湛阳君前年从美国回来时送了我一本。写些什么呢?一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每天净琢磨着怎么飞,不去找饭辙儿,被逐出了族群。这只海鸥忍受着孤单寂寞,坚持不懈矢志磨练,尝试各种飞行技巧,后来被另外一群喜好飞翔的海鸥接纳,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日复一日、振翅翱翔,乔纳森渐渐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完美,增长了智慧和爱心,也思念着原来的族群,后来终于回归故乡,用自己的方式向那些平庸的海鸥灌输飞翔的理念,并培养了许多爱飞、善飞的学生。
这本只有一百二十几页的小书,已经一版再版十几次,从1970年以来一直畅销,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原声音乐《Beautiful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获得了葛莱美奖。该书作者Richard Bach本人就是一名飞行员,书的灵感来自John H. Livingston,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顶级的特技飞行员,1928到1933年间,美国各地举办的139次比赛中,他得了79次第一,43次第二和15次第三。评论称,Richard Bach这本书做了两件事:赐予我们飞翔并令我们年轻。原版英文笔触清新,充满朝气,许多名句读来令人激奋:
“我们能从无知中提升自我,我们能在创造中发现自我。我们能学会飞翔!”
“我需要的不是荣耀,我从没有想过成为领袖。我只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发现,分享我面前的广阔地平线。”
“飞得最高的海鸥看得最远。”
湛阳君在海外有些年头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大学念了个财政金融方面的博士,起先在大学里当助教,后来去硅谷,任职于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从美国一直杀到深圳、北京、上海,“九·一一”以后公司不景气,又跑到美国芝加哥,仍是在一所大学里教书。他平日的生活单纯而朴实,有时骑车去乡间,在土路上悠闲遛弯儿;有时驱车到大湖边上,掮了根儿钓竿,放长线吊美国鱼。不过有件事儿他始终放心不下,在厦门的老母亲身体一直不好,自己又不能回来服侍左右,便托我得空的时候去看看她老人家。
老妈妈步履有点儿蹒跚了,精神仍很健旺。十月的某天傍晚,我陪她到海边散步,老人家走累了,我们坐在环岛路的草地上,静静远眺下山的太阳。海面上有三五成群的欧鸟呢——几只在涨潮的浪花里穿梭,几只迎着如血的夕阳倏忽远去,还有几只激越地噢噢啼鸣,直插云天。
从埃德蒙顿到北京上海深圳再到芝加哥,湛阳君飞越了重洋,孤独着、奋斗着。漂泊是游子心中的隐痛,而飞翔永远是人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