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对我有用之处总结
2015-04-03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偏理论。
教育中给孩子最好的宝物,第一件是“阅读”,第二件是“自由(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第三件是”良好表率(少言传,多身教)”。
目前阶段,我正在学习第二点,给孩子自由,自由与规矩到底如何把握,是我要学习衡量的点。至于“良好表率”也提醒到我,家长跟孩子说大道理的危害,身体力行带着孩子感受规则才是正确的。另外就是,家长少干涉。
提到对我有用的点为:
1.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答案是,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不是家长做的越多就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是在孩子想象力方面,“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减少干涉,给孩子留下开阔的思考空间。
2.关于需不需要立规矩:不要急于给孩子立规矩,只要不危险,不妨碍他人利益,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3.关于思考习惯和探索兴趣:由于儿童年幼和背景知识的不足,各种“过失”行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环境正常,孩子会自己成熟起来,越做越好。正如学走路,开始跌跌撞撞,却完全不需要人为解决。家长没必要批评。儿童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事情对错的问题上,对思考和探索就无暇顾及,而注意力的分配,也是一种习惯养成。
4.孩子与孩子之间相处的问题: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小矛盾很正常,家长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气,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解决;较严重时,简单的拉开,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也可以不讲,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遇到孩子和别的孩子抢东西,总要求孩子出让,也不对。幼儿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或者抢别人的玩具,都是正常的表现,强迫孩子出让自己的利益,并不能培养孩子大度的精神,反而强化他的紧张感。
5.安全防范常识:家长应该把人际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比如周围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媒体上报道了什么相关内容,就事论事的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增加常识。
6.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来自成人的外部控制,特别容易打扰孩子的自我调适功能,导致心理秩序的紊乱,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家长说了太多的“不许”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心里抗体”。
7.和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先满足孩子,不再在这件事情上和孩子纠缠,让孩子的行为转化为和家长的一种游戏,一直玩到她腻。
8.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是否全神贯注,主要取决于孩子对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感兴趣。
9.关于孩子的学习与爱好:不需要孩子去把一项爱好学的精通。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痴迷有多深,天才就有多高。爱好就是天才。不要让儿童放弃自己的兴趣以服从家长的安排。学习重要在于"兴趣“与“探索”,而不是培养“习惯”。
10.孩子的玩耍与游戏:玩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非常重要。儿童首先是在玩耍中去认知、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剥夺玩耍的快乐,就是阻碍了他们有效的学习方式。
如何判断一个游戏的优劣,第一,参与程度高不高;第二,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第三,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11.制定计划:一定要听取孩子的建议,如何执行则要交给孩子……如果你实在不知如何做,哪怕不做,也比错误的要好。
12.给自由和溺爱不同,溺爱往往是包办,给自由是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有空间成长。(规矩部分再讨论)
13.家长立规则:家长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律特别需要孩子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律之美(??)在规则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性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如果有什么要求,只要讲给孩子,并作出示范,同时想办法让孩子愉快接受就可以,没有必要为了”规矩“的事,整天和孩子弄得不愉快。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的一切想做的事情。
14.启蒙教育:两个方面,一是智力启蒙,二是情感启蒙。
智力启蒙:语言输入,尽早进入阅读和背诵。不要用卡片来教孩子认字。看到文字的地方家长顺口读给孩子听,一起有阅读的习惯,经过不断地重复,孩子很自然地就记住了。另外,背诵方面,从古诗入手。
情感启蒙:多和孩子接触,少看电视。
培养爱运动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动起来。
误区一:不要轻易把启蒙教育交给早教机构。孩子最合适的环境是温馨的家,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误区二: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启蒙教育是在激活孩子的脑力,提前学习是往大脑里灌输一点知识,前者是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
15.母亲带孩子的技巧:母亲的技巧是他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孩子的情感,并保护孩子的利益,才会完善这种技巧。
16.父母如何和孩子说话(注意潜台词):如果想避免潜台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消极的办法就是少说,如果不知道该如何说,不说就是最好的。积极地办法是,用正面思维,给孩子正面暗示。
17.孩子逆反,利用提问的方式,和孩子一步一步的沟通,引发孩子对矛盾的思考,引导孩子说出正面的结论,而不要去说服孩子。孩子逆反,说明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勇气。
18.说道理不可取。如果你已经发现讲道理没有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情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
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家长当然可以直接给孩子将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说法,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
19.和孩子相处:“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20.家长唠叨:家长如何发现自己爱唠叨?经常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常常为你的某些语言或指令不愉快,那就要注意了。如何减少唠叨?第一,接受孩子不是完美的;第二,如果说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依旧,多说反而会加深孩子的缺点。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策略,换种说法或以某种行动,不动声色地帮孩子矫正;第三,实在没有好办法,那就什么也不做。
21.养成习惯:真正的好习惯,是让孩子有能力也有兴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要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学习样子的习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在教条中刻板的去重复某些行为的习惯;要养成好的品行习惯,而不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世故习惯……
家长自身要起示范作用。
22.不要要求孩子完美:孩子活泼,你认为他不够安静;孩子安静,你认为他缺少运动;孩子喜欢到外面运动,你又要求他坐下来画画;孩子喜欢画画,你希望他也喜欢唱歌……如果家长不知自己是否要求完美,你允许过孩子哪些方面的不足?
书外话:(尹老说强调的自由,同时还是有些规则要让孩子养成)
2岁后是给孩子立规则的重要时期。究竟要立哪些规则呢?
1.安全规则:危险的东西不碰,不走在马路中间...
2.自我照顾规则:上厕所知道告诉大人,自己穿衣服,睡前刷牙洗漱...
3.家庭规则:不撕书,不在床单、家具上涂鸦,跟妈妈一起收拾玩具……
4.礼貌规则:不打人推人,会说谢谢、对不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