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见天空的飞鸟都会想去旅行
2012-02-04
封皮上的宣传没错,《到了南半球,才想起这里是冬天》是一本有点儿“胡来”的澳洲旅行日志。为了这次旅行,作者废柴大叔(以下简称“柴叔”)就像那些英勇的驴友前辈们一样,辞职了。但是,据本书交待,柴叔在出发前一天才想起自己没定路线;独自骑车上路才想起自己不会修车,连爆胎都搞不定;骑不下去之后,游记逆转为巴士之旅;最关键的是,他带着单衣到了南半球,才想起这里是冬天!因此,要说这是一本写满“旅行糗事”的“血泪经验大放送”,是“不靠谱旅行指南”,还真是有些靠谱的。
自序里有作者的照片,怎么看都搭不上“废柴大叔”这个笔名,小颓而已,既不废柴(有志青年的影子依稀),也非大叔(在熟女眼里尚算正太)。况且,这部(都成书了,当然是“部”)游记的惹眼之处在于,它从语汇到句式都洋溢着当代和风,至早也是85后做派。思来想去,大概一是柴叔自谦而不低调,二是他要为贯彻全书的中心思想——“推倒小萝莉”作铺垫。
笔者也写过游记,但其实不太爱读游记。老想不透旅行的意义,老觉得在嬉皮的语境下,日常生活与旅行体验的对立被放大了。几年以前,翻开《忧郁的热带》这本人类学神作的中译本,撞入眼帘的第一句就是“我讨厌旅行”,当时就不知所谓地心有戚戚了。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在路上的时候,也许眼睛在天堂,然而,保持衣着光鲜是不可能的,合理搭配膳食是很难的,想上洗手间就能遇到洗手间是靠撞大运的;天天都得收拾行囊是让人抓狂的,赶路或者等车是考验心态的……遑论更高等级的风险和陷阱。除非,你不是旅行,而是旅游,借某些人士的话说。
所以,旅行反而更能令人真切体会到血肉之躯如何在尘世中求生存求发展,要不,怎么定居一直是人类辛苦追求的目标?对此,柴叔一点也不避讳,辞职旅行“真是后悔到可以撞死鲨鱼了啦”,即便他宣称要“与这个按部就班的世界决裂”,即便是在旅行渐入佳境的中后期。他承认,旅行没有游记那么简单,劝热情捧场的读者们不要学他心血来潮,对于辞职休学、赌博人生的旅行,还是要考虑再三才好:
真实的旅行,更多的是围绕着吃饭、洗漱、上厕所、睡懒觉、发呆、迷茫、买醉、生病、被骗、被揍这种你上学上班也一样会做或遇到的事情,而且不得安宁的是,在你做这些普普通通的事情时,一定会经常伴随着“我这样到底是在干吗,我这样旅行是为了什么”这种没有答案,又往往让你超级无力的念头。(《自序》)
好吧,还有一种情形也被柴叔提到了,那就是当旅行者终于到达梦想彼岸的时候,却往往不知身在何处,发现梦想的背后是虚空。无论是面朝碧蓝的大海,还是仰望金色斜阳下的奇峰,你终会感到,发呆一小会就够了,能发呆一两天说明你要么是诗人,要么是心情不佳,发呆三五七天都不腻,你就堪比释迦摩尼菩提达摩了,怎么都比不得有所事事的充实。
可为什么,以上说道就是拦不住如柴叔者前仆后继?也许,这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精神恰是该游记最动人的地方。当明白旅行的种种艰险、龃龉以及虚空,当不再刻意为旅程涂脂抹粉,旅行中的收获更显分量。至少柴叔经历的以下让我心痒:背上行囊,骑上帅气的自行车;森林、海边和荒原里的篝火;沿着数千公里海岸线作为义工旅行;和喜欢的人牵手仰望星空;在改造成房车的校车巴士里弹吉他,在巴士顶上看彩虹;和袋鼠一起在无人区跑马拉松;从钓小鱿鱼加餐到钓小鲨鱼的升级之路。
在书里,故作卑下的柴叔还是忍不住探讨了一下旅行的意义,他说:“也许将我们从过早衰老的工作节奏中拖出来,赋予我们抓住青春尾巴的魔力,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其实,读了他的游记之后,我觉得这个解释只能算是隔靴搔痒,倒是另句话击中了我——“无论是谁,看见天空的飞鸟,都会想去旅行”。联想到一个朋友频频扯出泰戈尔那广为人知的句子作他游记的题记,“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天空、飞鸟与旅行、游记为伍时,我宁愿附会为:如果平凡的我们无力改变世界,那就以旅行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以旅行的名义慰藉自己,我曾经自由地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