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未来,却也是未来
2016-08-19
看作者写的文章,就好像在看自己的生活。她写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遇到的感动和磨难,写这个世界上我们真正过着的生活。里面的一幕幕都似曾相识,好像那就是曾经的我、是现在的我。
我想我大抵和作者有着极为相似的三观。书里这样写:“我相信,你该走什么路,遇见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所有此一时都由彼一时造就。别怕,一切焦虑,所有问题,都会在未来十年过去。”其实我算半个宿命论者,相信冥冥中天注定,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作者也曾经历过我正经历的,浑噩无知生猛,最终却也找到一条通往快乐的路。
十年前的作者最发愁两件事: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而现在的我也最发愁这两件事。
和作者一样,现在,我远离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钱,单身,谋生谋爱,全靠自食其力,很多时候,却又不得法。
林特特最终因机缘巧合解决了这两件事,不失为幸运儿。但世事无常,生活里的男男女女们,并不都如此幸运。大多数人,普通如我,在找工作上,要历尽千帆磨难,谈合作时,也并不都如此一拍即合。更多的是刁难的客户,冷漠的陌生人,找到心仪的工作,和合得来的人一起合作,寻得对的人,携手过一生很多时候都只能成为梦想。和工作相比,感情之事更难以一帆风顺,圈子就那么大,能力就那么强,脾气却渐长,眼光也渐高,碰到一个看的顺眼,又对你有意的,何其难也。
因为没钱,我和作者一样做过无数种兼职,小学生家教、夏令营辅导员、发传单、监考老师、创业公司宣传写手、学院老师的助理、报社老师的助理……有时候还会在同一时间身兼数职,全然忘记了还有生活这回事,那时候不容易开心,各种不安全感,唯有实打实的钱才可以让我稍微安心点。
同样的,处于探索中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行业,于是就通过各种疯狂实习去尝试,企图可以碰见自己心动的职业。从报社到杂志社、从事业单位到互联网、从创业公司到私企,反正能尝试的我都尝试了,也就有了我现在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种类繁多的实习。每次去面试,面试官都是一脸不信任:你这些实习看不出相关性啊,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啊,我一直都在努力去找自己喜欢的行业,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就那么静静过一生,可我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找到。
找工作,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顺利,姑且不说自己还不清楚到底喜欢哪一行,就算知道了又如何,我们还要考虑薪资待遇、考虑户口、考虑城市甚至是考虑名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又让人心仪的工作,少之又少,非挤破头不能进也。没背景能力一般的我自然是没多少胜算,焦虑也就在所难免。
除却找工作,寻找爱人,也是一件让人颇费心神的事情。
我绝对相信天底下有和我完全契合的男性,但是我也很清楚我绝少有机会真的碰见他。生活的悲剧就在于此。身边的未嫁的大龄女青年们不可谓不优秀,性格不可谓不好,但是圈子太少,能够契合的人迟迟无法出现。于是出现了焦虑,开始怀疑自己的魅力,开始恐慌自己的以后,是否就要如此单身。如果本身又不是真的单身主义者,那这恐慌、怀疑、焦虑来的就更加凶猛。即使平日里看起来岁月静好,这些情绪,也总会在某个时刻波涛汹涌。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彷徨无助、自尊心极强,却又卑微到尘埃;梦想远大,却不知路在何处。那时候我们会因为发愁未来而失眠,尽管这忧虑并无丝毫用处。
但是很少人真正能写出那种简单又复杂的情绪,即使写了,也多带着过来人的优越感,加点装饰,去掩饰那时的狼狈。大家很少去写成名前不光彩的一面,只因人们习惯了包装自己,也因观众习惯了看光彩鲜亮的成功,至于那曾经的满目疮痍的人生,最好还是被掩藏的好。
作者写出来了这些,简单而纯粹,真实而动人。她让我们相信,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年轻时,大家忧虑的事情都一样,不需要过于焦虑,十年之后,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会过上世人都在过着的生活,这生活有酸有辣,会苦会甜。她让我们相信,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会随年纪渐长,变得面容模糊,与之相洽的,是我们日渐宽容的胸怀,和对生活热爱的心。
现在不是未来,却也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