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指南针
2013-12-26
2013年11月中旬买了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对自己的专业认知上不太了解,而且我也不太喜欢自己的的专业(材料类——高分子材料)。后来通过网络上的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网络上的一些相关的老师写的书,博客等方式慢慢的转变了态度和看法。
读了这本书之后,更加明确大学里该干什么,该为毕业做点什么,要不要考研,为什么考研?当然我现在还是大二,关注的更多的是怎么样在大学里慢慢的培养自己的一些能力。
书中有个小标题为“英雄莫问出处:谁在乎你是不是名校生”。其实每个非名校的学生都在乎这个,如果你在乎那说明你还有救,你会有向上的动力。你可以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丰富自己,通过课后好多时间来打造一个优秀的自己。书中鲍老师也说到:大学几乎有178天上课,还有187天不上课。你要把这些时间好好规划,用来实现自己每年的计划,目标。所以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你喜欢的,对你有帮助的事。这些能力就是让你增值的东西,让你与其他名校缩小差距,甚至超越他人的核心能力。当然除了有目标理想外,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去行动,每天去积累,要抵抗的住自己的懒散和外界的诱惑。
总结一下:
1.大学里要有目标,有规划,可以每天迈得小步一点,但一定要坚持,要向前迈进。
2。把目标规划具体点,在具体一点,记录下来自己进步的脚印,这样会对自己更有信心,要知道对量变积分会引起质变哦,这样到某一天,你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4,。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多去了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