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记录下
2016-08-11
不是书评,曾写过一篇旧文可惜找不到了,个人觉得关于“找工作”问题需要记录梳理几个问题。
1。“工作/职位”的财富分配,我认为个人财富的流通获取可以归纳为三个渠道,一是法律达成的权益如公民平等而获得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合法馈赠等,二是出让劳动的工资收入,三是财产性收入,也就是富余财富(指相对个人的消费需求)成为资本投资而再获取的财富。
这里可以看到劳动/工作是个人收入的一种渠道。劳动权在法律中被承认保护,并且要求政府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公民在失业状态有权获得相应的就业服务和生活保障。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首先将劳动者看作资本,指责其充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狭隘并不过分。而且配合拿来主义生硬的运用在中国,就形成了资本的分配不尊从市场逻辑,权力的逻辑不尊重市场而形成兜底的保障制度,而劳动者却被当作商品严格遵从自由择取,“人比人要死”,没有劳资平等合理的议价机会的残酷景象。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工商管理方法论,用以提升管理现代化,工业生产效率,但却不能忽略其适用环境——公平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已经具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然对劳动者机械般的要求异化,而对“不合格者”弃之不顾,只能累积社会矛盾。
3.再之,第二点算是批评“现代性的不足”,然而可笑的是我们需要返回来,首先发问“我们的劳动机会分配是现代化的、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么?”
差强人意。众所周知,首先民营资本只在有限的经济部门的有位置。次之,企业管理的前现代化,都令人力资源交易市场的规模有限。当一个毕业生抱着“学历+履历”的模型期以为实现自己的志愿价值时,可能发现这个市场的盘面是有限的,有些领域是在是市场之外的,不依照市场逻辑而分配的。换做通俗的说法,人们依靠市场大范围的进行沟通是后期的,而人们首先是依据亲缘、地缘等等逻辑进行分配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规则“更便利。
这些往往决定了一个普通人,其社会流动和财富获取上的天花板。
就像其他经济部门一样,人力市场的不发达(层次低,效率低,服务差)既让完全市场中的企业头痛,更让准中产阶级,依靠教育——技术劳动者——消费标定自我定位的人群恼火,因为他们很难依靠有效的就业和跳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生活品味。
4.最后再说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我认为在一个首先无征询意见、参与而未免公平的社会,人有权选择这样的态度,既然彼方不顾”合法性“来源,那么此方亦可不依照”合法“而待之。
我给找工作的普通人的建议就是,既然对方喜欢简历如何写,那不妨就如何编造,只要投机成功。
首先,一个公民a活着,b活的体面,c活的有价值感是基本的正义。这里对应的是a保障,b合理分配,c职业理想,而相应的困难是a无人权,b无议价权、被压榨,c劳动异化。
对于个人讲,很难指望A,而b的首先问题就是就业被拦截了,就业无门。
动辄“985”/“211”,若干经验,各种就业歧视,总所周知的无工会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可笑的指标招聘,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层次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是分配效率的问题,对于求职者却是眼前吃饭的问题。
如此紧迫,我提倡的办法就是既然他们的资本来源,运作过程本身就不遵从市场规范,而劳动者何必遵从什么市场规范呢?理论上讲,简历相当于产品说明说,当然要诚信属实,然而在这里这种逻辑却成为不必要也不可能的。
--------------------------------------------
再来补充下,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国内各行各业就业其实就一个特点【只要熟练工】,而且其实不在乎什么技术含量,但却在乎是否体能熟练,也就是不用脑子,而手脚麻利就是了,包括任何文教创意行业,所谓【搬砖】是也。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热钱心态,资本主导者的低劣导致的,当然大环境也是不允许价值投资,市场逆向淘汰。
而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只要熟练工理解 ——熟练工却找不到——宁可空着(更大地耗损),而不拔一毛利天下——这批你国人从来是吃香如此难看,就像护食之肥猪一般——有解释,开了例外就不好再维系寡廉鲜耻的惯例——说到底还是懦弱、无能,无力主导,抱头鼠窜的德行。
------------------------------------------
渠道,在一个非完备的社会,渠道决定一切。找工作,找对象,找组织,找商机,诸如此类。
------------------------------------------
不单单要做正数,而且还要避免负数——各种陷阱。就拿找工作来说,不单寻求理想工作,还要避免各种骗子、虚假信息、无效平台、各种套路等等。
这个社会的恶劣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