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回忆的书
2013-08-21
被封皮吸引没有犹豫地买下,软软的拿着却感觉厚实,绿色的字看着也舒服。
作者无疑是有钱有闲的有福之人,并非有钱有闲便是有福,而是有一颗热爱美食,享受生活的心的同时有足够的行动力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饱食一顿,真是令人羡慕甚至招人妒忌的人生,但还是感激作者用自己敏感的味觉和善于发现的眼睛记录下这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
同时上海人的关系吧,许多片段读来很是熟悉。
书中提到的青菜开洋烂糊面,于我来说却是生病的代名词之一。小时候身体弱常生病,医生叮嘱米饭不如面食温和好消化,于是病时的餐点便从清粥小菜变成了青菜烂糊面,鸡汤做底,不仅是面,连青菜都已是酥软到入口即化的程度,一次有一次带我逃离脱水与低血糖的命运。大了之后鲜少生病,吃烂糊面的机会少了许多,但偶尔吃上,即便没有鲜美的鸡汤,但是少许盐和味精调味的清汤也能吃得很香,不知是因吃得身心舒畅还是想起了生病那时,身子也不自觉地软了下来……
说到【幼儿园里令人雀跃的肉圆】,我禁不住想起高中同桌在众人惊叹下吞下五个狮子头的场景,又兀自笑了起来,谁能想到看起来苗条挑剔的小姑娘在狮子头面前能有这么大的胃口。说来还真有些怀念当时极不愿去的那个湿气很重、总混着饭菜味和霉味的地下食堂。现在想来,当时的心情既有嫌弃又有不甘。担负着同时慰劳身与心的责任,午餐是一天中多么重要的一餐,地处上海市中心的重点学校,有着光鲜的外表却不想学生们只能在如此令人不悦的环境下填饱肚子,确实不爽。不过那终究是充斥着无数回忆的地方。
生在上海是幸运的,较之现在,中学时期的我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在每个早放学的周五下午,漫无目的地和小伙伴们闲晃在学校附近的吴江路上,睁大眼睛寻觅着能让我们在赶回家吃晚饭前解个馋先的好去处。于是不难发现,想吃好吃的越南河粉已不用去【在巴黎坐地铁到Tolbiac,出地铁站左转第一个路口的Pho14越南河粉店】,因为吴江路上便有,只是那时的我总被一边麻辣捞烫的香味吸引去,晃荡了几年都没能吃上,现在想吃却已不是“顺便”的事了。
不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着看着总忍不住怪作者前后说的不一致,前文正说着鲸鱼的肉质如何木讷不如有些简单易得的食材,几章过后又见她推荐着几道鲸鱼料理是如何的清新爽口,适合燥热的夏天。感觉被坑了有些生气,不过转念一想,却又气不起来了。也是,在美食面前坚定不移的人定死只有那些老朽透顶、不知变通的人了吧。
书中提到了许多品种的生鲜以及光是名字就长的要命的西餐。但我却是吃不惯海胆,单是想象把清香的水果加各种香料和肉类混在一起便不禁皱起眉头的人,我偏爱单一又浓重的口味,咸便是咸甜便是甜,可能与我有些固执的性格也脱不了干系。相比之下作者能接受的口味就比我丰富太多太多了,大概我终究如她所说是勇气不够运气也不够的人哈哈。
说到底,整本书最出彩的还是作者对美食,对生活的态度,精致,专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