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中国教育反思和觉醒
2014-11-22
在中国各个地方,甚至更为灾患的北京,中国教育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减负行动”却并没有让学生受益,相反在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性和学校教育巨大差异性的北京几乎每一名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放学后都要不由自主的请家教补习,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惯性,而学校老师也成了给学生开小灶的始作俑者。这是一种中国“普鲁士教育”和“瑞士奶酪式教育”共同创造的悲哀境地。这从我给一名海淀区初三学生的作文补习中深刻体会到这个概念。他作为刚从安徽老家随母亲迁到北京上学的学生,深刻感受到北京的初中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不仅没有所谓的素质教育,更失去了在安徽老家所原本拥有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更加让他身上背负了考个好成绩争取上一个更好的如北京四中这样好高中的重担。虽然他凭借一天不足四小时睡眠,从无周末休息玩耍时间的惊人努力成为学校第一名,但仍是在各门功课中不遗余力的聘请家教老师,以免被其他聘请家教老师的同学追上。
中国政治体制决定了中国教育的创新和革变举步维艰,而且在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存在逃避性和专制性。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积怨已深,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断试点不断失败,从这一方面来讲,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变革一直在不遗余力。
更加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相对自由的互联网时代,虽然中国的互联网与世界的互联网并不具备完全统一性,可汗学院的教育模式进入中国将会很难,但是我们也看到包括“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正在用“MOOC”的方式来将世界创新的教育视频和理念传达到中国来,现如今已在中国大学里不断推广,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仍不具备实质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可汗的成功不仅仅是分享视频,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授课模式照搬到网络上来,更重要的是深入到真正学校教育实践中去进行教育的创新和革变。不可否认,在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创新的沃土其中一个原因是绝不会像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害怕风险指责失败,之二原因是美国一直拥抱这种无限创新的模式。但是可汗学院的推广也并不具备全美国推广的能力,而在中国以“MOOC”的形式推广也仅仅局限于大学理论之上,进入K-12教育迄今为止还未有个例。当然我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也在逐渐接受民办教育入驻学校,包括好未来、学大教育等这种品牌民办教育。中国的民办教育开始从单纯的辅导到课程的制定上来,这是一个好的征兆,但我一直怀疑这种传统的民办辅导教育是否具备可汗学院这种无限可能性的教育创新中来,而中国的学校是否允许这样的创新出现,如果美国的创新教育不断获得成功,那么在具备模仿力的中国也就不远了。
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革命相对美国来说规模更大,未来更难,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这两年所掀起的互联网教育创业浪潮我认为也只是迎合了美国的教育创业,中国真正的教育的革命还远未到来,不仅是因为现如今的创业只是一群依托互联网趋势牟取暴利的人,更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暂时需要一个缓冲地带。同样,如可汗所推行的教育并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而是献身于世界教育创新的使命,这样的驱动力足以使他应对外界的任何质疑和挫败,同时也让他更合理的推行教育的理念。在中国现如今的创业浪潮中,保持这种理念并获得成功的也只有半个,那就属于刚刚登顶大陆首富的马云,其推行的“让中国所有中小企业都赚钱”的使命也使得阿里巴巴走向世界的巅峰,我相信未来十年一定会有一个中国的可汗,超越马云的人出现,就在我们中间,而且就在教育的革命机会中。
承担着中国教育革变的使命,我们不仅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更加具备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认识和觉醒程度,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当前现状和历史积习。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教育的革命要比可汗代表的美国教育有另一种优势,因为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教育历史,在教育方面有可获取的教育创新理念,就拿中国三千年前孔子教学来说,当时的孔子所推崇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是真正实行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学习并充实到未来教育中去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民主与自由的觉醒将是属于世界的趋势,未来面临的科技将会越来越推向外太空宇宙之间和自然哲学之中。假如执政党允许所有中国人拥有选举权,中国又有多少人具备民主与自由的觉醒能力来选举最具胜任能力的领导者呢?中国13亿人完全不具备这个能力,不具备这个道德素养,因此中国教育的革命就势在必行,谁都无法阻挡。这是中国最伟大的事业,关乎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最后感谢萨尔曼·可汗和翻译家刘婧,正如她最后说道“无论成败,萨尔曼·可汗和他所创立的可汗学院都将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