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VS智商?
2009-04-29
看了此书大半,核心思想非常赞同。即孩子的培养的目标是:一个健全的人,套句老话--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的人格训练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
诚然,在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像威特牧师这样教育理念超前的家长非常少,可是到如今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仍待提高。生怕吃不饱,穿不暖的思想依旧横行,而更加可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的想法又剥夺了多少孩子快乐的童年。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而能把人格、情商的培养放在首位,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早教中的智力开发固然也重要,然而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以后,但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养成却是从小就开始形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俗物与天才》、《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停》。《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三个孩子成人后最终也没有成就伟大的业绩,而有人(参见:http://www.pep.com.cn/xgjy/xqjy/jszx/yjts/gnxw/200407/t20040722_108308.htm)提出的反面例子也对早期知识的灌输对成就的必然性提出质疑。很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了不同意见的碰撞,才能产生出思想的火花。无论如何,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幸福的人生才是大多数人应该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