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思维 请让我更广阔活跃一点
2012-08-31
一
《美国语文》是偶遇的一套书(当当打折贪图便宜时买的),但仿佛又是冥冥之中的事。
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同一个世界上的不同国度里,别人曾经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以至于如此与我不同(我是那么的笨拙愚蠢),我很好奇。
于是我选择慎重严肃的去阅读它,本来是去年的购书,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与心境,直到最近才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装。
如果在我15岁的时候遇见它就好了,书封上标注这是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那些12岁-18岁的少年,这么早就被调教着如何思考问题洞悉生活智战人生,要知道,有可能我会一辈子困死在自己僵硬无能的思维里动弹不得,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的学校生活令我非常无能呆板。
二
不知道美国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否学历史,如果也学的话,我想他们应该轻松多了,因为《美国语文》已经把美国的历史融了进去,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呈现的不光是语文能力,而是美国的文学史怎样在各种历史变幻中发展壮大起来,每个时代的作家,他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与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抗与拼搏,都交待的非常清楚。
让你不光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同时也认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家庭他的人,虽然,没有必要在吃苹果的时候去见见种苹果的那个人和他种苹果的过程,但是你知道了任何一个时代一个作家的诞生,并非像种苹果这么简单。
你的理解你的见解,将教会你一种精神,它跨越时空,与你连结,还是那个地球,不同的时代,你有可能也面临相同或不同的困境,而这种精神,恰巧是你需要的解决它的智慧之源。
更重要的是,从此,你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对待人生。
比如作家杰克•伦敦,出身贫困,历经磨难,却最终走上文学之路并取得重成功。
比如出身低贱的林肯,美国历史上最悲惨时期的总统,为了把战争分裂的国家重新联合在一起面对无法避免的国家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和献身精神。
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10就离开了学校闯荡社会,却毅然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还有那些出身良好的作家,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在混战中,都无所不能的开辟了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我现在终于理解了美国人的乐观,我想他们的国民是不需要读励志书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下长大,并且无所畏惧。
三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自己白痴的事情是,它课后的互动题目,都设计的相当高超。
比如在下册第二课节选自舍伍德•安德森的《种玉米》中,课后互动中问你,和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产生共鸣,为什么?
还有假如你是哈琛森先生或夫人,你会怎样面对威尔死去的噩耗?
最后的日志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悲伤的方法,讨论你所使用或观察到的处理方法。
如果你读了这篇课文的话,我相信这些课后互动都是非常有趣和发人深思的,生活中充满悲伤,而你也肯定无法自我的悲伤过,你是怎么渡过的,这肯定是让你不得不开动脑筋思考的问题。
绝妙之处在于,而以上问题,你们全班上下,也肯定不可能只是一种答案,我认为这将很有乐趣。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次面试,当主考官问我,你认为你的优点是哪些,缺点又是哪些的时候,我竟然迟疑着好几分钟去组织思维和语言吃力地回答。
在我的国度对我进行的教育里没有这些,而后,我又拿相同的问题问我同事的时候,她尖叫一声说:“天呐,那我死定了,因为从小到大我肯定也没有人教我想过这个问题。”
我只能感到深深的可悲,我所受的教育里,并没有人教会我怎样思考和自省。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却是那样的复杂混乱,以至于我们需要很多更多更大的智慧去应对,但我却是这样的脑残,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的伤心,我觉得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足以应付这样的时代。
这也是我为什么热爱阅读的原因,热爱寻求智慧的原因。
四
有几次,我试着回答它的课后问题,但仍像那次面试一样,我觉得无所适从,即便是到了今天,我还是需要一个长久的思考过程才能勉强给出一个不知所云的答案,要知道那可是人家十几岁小孩的课后作业啊!
我承认我的思维僵硬得可怜!
生活中就更不用说了,我仿佛一个从天上扔下来的人,走出校门,必须重新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社会规则,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同。
《美国语文》告诉人们不读书的人走上社会却照样能够取得比在校生更大的成功,我的教育里却没有这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被告知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那一根脑筋,应该死死的捉住了很多人,我们像蚂蚱一样被串在那一根筋上在生活的道路上奋死挣扎。
唯有离开那根死脑筋,我才知道,那条路之外有更加广阔的生活与道路。
我想我是被死脑筋的树上挤掉下来的那个人,何其庆幸,虽然有些晚,但是我在努力,努力让自己保持思考、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