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兮》读后感——没有逻辑的胡乱解读
2011-06-07
(1)关于书名
对于这个名字我不太感冒,成人之美兮,何谓也。记得2010年4月份伟大的蔺德刚同志以其个人独特的经历为我们倾情打造了一本成人用品店的圣书,书名:成人之美。于是乎,当我拿到宿舍之时,舍友问之:借吾观之可否?我大吃一惊,心想此君莫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平时可是对这些教育类的书嗤之以鼻的呀。转眼一想便释然了,便拿封面给他看:注意,多了一个“兮”字,不再是定中结构。其细观之,果有一“兮”字也,遂不屑一顾。
不知道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为了迎合书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成人之美”这四个字吗?可能我的语文水平不太好,总感觉这些地方出现这些字眼非常的不合时宜,不契合生活。应该不会有哪位老师会说:我要成人之美;正常的说法是:我要让学生学得更好。就像书中的田默刚开始对书籍知识的生搬硬套,“成人之美”的纠结程度丝毫不亚于什么“诗意的存在”吧。(这些不过是感觉而已,可能我还没有理解作者的深层次含义)
(2)柏拉图一定会驱逐梁卫星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没有荷马的位置,也不会有但丁、鲁迅和梁卫星的位置。很简单,他们写的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都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看完梁卫星的《成人之美兮》的人,还会去当教师吗?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像看完《骆驼祥子》的人、看完鲁迅小说的普通人能否还有信心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中活下去一样,《成人之美兮》所揭示的黑暗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教师,这个曾经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在正慢慢腐烂。也许这个职业早已经变质了,就像盒子里放着十天前的肉。你不打开来,我也许能闻到恶心的气味,但不会有直观的感受。但现在梁卫星却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的魔盒,其视觉效果足以媲美IMAX。
随便在大路上问一个人:你喜欢看悲剧的东西还是喜剧的东西?估计绝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剧类。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一天的不爽之后,你还要我看悲惨的东西,这不要我的命吗?那么下一个问题:金庸和鲁迅谁的文学作品价值更大?一个比较正常的中国人都会在鲁迅那打个勾,即使在某些人看来金庸的小说可读性更强(如本人)。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外国名著都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因为他的结局是美好的,让人的心灵能够得到慰藉,让人能够拥有活下去的勇气。中国人的要求真的不多,只有能活下去,他们能像牛马一样勤劳刻苦,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像土地一样任人践踏。只有不是活不下去,只有还有人肉吃,就不会像朱重八那样起兵造反。(错了,应该是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所以即使梁卫星告诉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黑暗、是多么的消磨人的意志,但这个职业会一直存在下去,因为它给了很多人五斗米吃!哪怕是被人踩过的!哪怕要我们弯下腰、甚至乎跪下舔着来吃!不吃嗟来之食,笑话!这是什么时代,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依靠“国学热”来维系的时代!
当然,有点儿扯远了。梁卫星把教师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放到比妓女强盗稍微高一点的地方。但是也就那么一点了,介于很多女老师都有陪领导的经历,介于班主任们抢优质学生的熟练,有时候我就扪心自问:这些人是教师吗,这就是我的未来吗,这些人和强盗妓女又有什么区别?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悲剧面前,我们还能有什么样的信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剧,由于我很少看悲剧,所以无法抵御读后带来的消极情绪。但是我不愿屈服于这样的命运安排,就像爱因斯坦一人决战量子物理一样,任何人面对时代的洪流都要有这样逆流而上、逆天而行的勇气和决心!
(3)标点符号缺失的作品
这本书一个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没有冒号和引号。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文章的缺失和缄默的部分恰恰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症候阅读。不过本人不太懂,现就随便谈谈这样做的用意。
《尤利西斯》最难懂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很多部分它是没有标点的,使得作品佶屈聱牙。而《成》这部作品流畅之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取消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因为书中大部分都是对话,要是每一个人讲话都用这些符号虽然会有更多的稿费,但无疑降低了作品的小说性,变成类似于《理想国》和《论语》这样的全是对话的书籍。记得去年的lg诺贝尔文学奖就颁发给了一个笔名比文章内容还长的人,不过介于中国现在的稿费而言,其实有无标点差别也不大吧。介于本人是随性而写,现在已经失去了兴趣,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