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六个博士的韩国妈妈的育儿经
原创 2016-07-15 yiyi妈 yiyi妈的育儿插画
如果说在书店看到这样一本书,标题为《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我多半是没有兴趣翻开的。什么算是大人物,国家首脑?科学巨擎?知名企业家?什么样的人才能自信到教大家如何培养大人物。
不过,知道了这位作者和她们一家八口开挂的人生。的确让我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又是怎么样把所有的子女都培养成才?
作者开篇就说明了所谓的“奉献精神”,不是为了子女牺牲自己,不是雷锋式的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而是让自我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服务于社会、他人。而什么是大人物?就像他们的家训“一个人的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
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想把孩子教育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给出的答案是:不希望孩子成为书呆子,做一个热心人,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别人的人。比较我的答案,让孩子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快乐的普通人,典型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早在《易经》古人就告诉我们无论治学还是做人,要给自己一个高要求。对宝宝的教育之前看的书大都停留在细节和战术,而这本书主要谈的是育儿要有长远的战略和统一的目标——“德才兼备,德先于才”。
如何培养“德”,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可以向作者好好学习一下。
以下为书中的归纳总结:
一,父母是榜样:
1,父母确立好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深远的教育原则。确立了,就不要动摇。作者的育儿目标:让孩子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
“才华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风。风吹过,花朵才能飞向四面八方,把种子播下”
2,帮助别人,从自身做起:
作者创建了文化研究所,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孩子成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感到了快乐和成就感,子女受到感染,自然会效仿父母。
3,控制好情绪:
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在处理孩子对外的矛盾时,父母要善于调节自己情绪。面对问题时,多一些理性客观。
4,东方式的价值观让家庭有凝聚力和成为孩子进取的动力。
如:在韩国,人到花甲,需要庆祝和回顾。作者的子女为父母都做了花甲纪念册。这些都是孩子在要孝敬父母的传统价值下发自内心的行为。
5,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一个人付出越多往往要求也越多,牺牲自己,孩子并不会领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陪伴和扶持。
教育子女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只有让自己持续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来教育孩子。才能做更好的引导者,赢得孩子更多的尊重
6,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怎么做?
希望孩子怎样,自己就怎么做。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读书,自己先读。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运动,自己先动。
希望孩子积极阳光,那怕是家庭主妇,也可以从读书,运动,养花开始,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个忙碌而快乐的家长。
“最好的情况是,父母喜欢做的事情恰好也是希望孩子学习的地方”。即使不是,孩子也可以学习父母的态度和方法。
7,父母要细心,更要小心
在作者的花甲纪念册里,小女儿的文章总结了母亲的很多细节对自己的影响。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着父母。“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人生态度,就像照镜子一般,都会反映给孩子。”
8,父母要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彼此信任,尊重的氛围。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分工合作。如妈妈负责关心孩子的内心。父亲就负责规矩的建立和执行。(如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小孩,这是权威型教育的典范。)二,如何教育孩子
1,首先,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不让孩子认为“只要努力学习,终会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为了有能力帮助别人和服务社会而学习,而不是为了个人过上好吃好喝的日子。
2,引导胜于指教。
“在孩子做选择时,不要替他选择。让他考虑每一种选择的后果。这是一种处事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培养。有了综合思考问题的思维,孩子就会做出比较好的选择”
3,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亲自经历。
比如游泳,不下水是学不会的。
想让孩子的内在发生转变,去露营,博物馆,美术馆,电影,表演,演讲……,让孩子自己经历和思考,效果显著。
4,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从孩子开始说话就要培养他们提出“那是什么?为什么那样?怎样才能那样”的问题。让孩子喜欢书,书就像一扇扇窗户,激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
5,在人际关系方面:
首先教孩子尊重每一个人,真诚待人。
对父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的底色。
与朋友:互相帮助,成为对方的力量。
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发挥作用,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更加收益。亲切待人,让周围的气氛轻松和谐。
6,“你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什么都不会做,还是我来做。”即使出发点是疼爱孩子,这样说也等于告诉孩子你认为他柔弱,没有能力独当一面。
父母希望孩子被人认可,值得信赖,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孩子。
7,不要拿孩子做比较,去模仿其他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认可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教育的细节
1,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和服务。
因为作者家庭是教徒,所以去教堂,每年夏天参加宗教夏令营都是他们家的集体活动。“做大型社会服务有些困难,可以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捐赠,平时对亲人朋友的体贴行为都有不错的教育效果。
2,从一开始每天早上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规则和任务。到后来,以周,月为单位,让孩子自主完成计划,家长的任务就是监督。
3,制造交流的好时机:
一起吃早餐。
开周会,民主的讨论决定家里的大小事情。如“谁扔垃圾”“谁最后一个负责关门”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事都是家庭会议的议题。
周末一起去图书馆或周五晚上一起看电影。
4,处罚孩子之前,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什么处罚他。
5,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里到处都有书桌和书。让孩子觉得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早睡早起,固定的学习时间
6,,培养孩子的思考、写作和表达能力:写日记,写读后感,然后分享
7,不因为性别不同就教育有所不同,儿子学做菜,女儿也可以搬行李。作者本身也受益于这种家庭观念。
作者是韩国人,19岁到美国学习、成家并养育子女。他们家庭的育儿理念一直都是:学术方面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品格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思想教育更重要。
“让世界因我而美丽”在这种教育下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在这种思想下成长起来的6名儿女都毕业于哈佛或耶鲁,有致力于公共服务的官员的,有成为有影响力的学者。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志存高远,才能更好的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