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可以不完美,但应当活得明白
2009-08-28
2007年10月11日,多丽丝•莱辛家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然而,这位88岁高龄的老作家却正在副食品商店购物,全然不知自己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后,一个朋友来电话邀请她晚上一起去中国餐馆,她抱歉道,不好意思,我去不了,因为我刚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88岁,足以宠辱不惊。何况,在一辈子的近百部作品面前,其他任何东西又能有多少分量?
“最好的男作家是马尔克斯,最好的女作家是多丽丝•莱辛。”这样的评价看到过不止一次。
她用作品讨论战争,讨论政治,讨论殖民主义,甚至讨论世界的未来,也有不少科幻,但如同多数女性作家一样,爱情与婚姻仍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
她的长篇恢弘庞杂,但又细节慎密。她的短篇章幅虽小,容量却大,干净凝练。她的小说风格变化非常大,可以很思辨,也可以很易读。
《天黑前的夏天》是她中期最易读的作品,沉着绵密,平静纯粹,忧愁而又自制,弥漫着成熟的女人味。
中年的女主人公凯特也曾是众星捧月的知性少女,二十多年的美满婚姻把她打造成“家里的天使”,是丈夫和儿女依赖的核心。然而在这个夏天,家人纷纷计划起自己的行程,她的假期——她的人生——该往何处去?在恍然有所失的惶惑中,她开始了一段不可期的旅程。
凯特终究会回家。如果你期待其他结局,那么你不够了解莱辛,或者说,你活得还不算明白。
国际组织的工作和官员,冠冕堂皇,但不乏无聊——工作并不意味着实现真我;
同去西班牙的男子,激情四溢,但焦虑脆弱——凯特需要的不是他能给的一段浪漫;
合租的姑娘莫琳,年轻懵懂,可爱却轻贱——青春岁月珍贵却并不足惜;
高举主义大旗的青年,看似在求真理,但与生活相比,愚弱而不值一提;
似乎只有邻居玛丽,自如地驾驭自己,并且不以为意……
这一段走出去的时光,让凯特在人生转弯时清楚地照见自己:生活不在别处,在你坚固的自我核心里。所以,自信地回家,顺理成章地生活,乃是幸福的归途。
回家之后……莱辛虽然没有答案,但她起码给出了力量,给出了路。
莱辛的女权主义观点很有意思,可以让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讲起来很不寻常。或者不如说,她一步步超越了女权主义,超越了性别的立场,看到的是人性。这是对人性深切的理解,是成熟后的练达,是洞悉世事后的悲悯,是知天命后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