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2013-12-05
文/郭常斐
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快要摔倒时,总是说要朝着倒下的方向拐弯,但手里的车把却偏偏不听使唤,于是重重地摔在了马路上。每个学骑自行车的人大概都经历了这个过程。读大学时,在二手市场淘得一辆可变速的自行车,每当双休日便约几个同学沿着黄河边骑行,顺着滔滔汩汩的河水,甚是惬意。对于骑行,我的认识只停留在粗浅的层面。近日,获悉慕景强博士的新作出版,急切索要一本,如获至宝,读后感慨不已,真正感受到作者之用功甚勤。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慕博士倾心于自行车运动,骑行过十几条经典线路,参加过业余比赛,还热心低碳环保的公益宣传。有了这些骑行的体悟,动笔自然是从容的,不过最“要命的”是慕博士还有医学硕士的根底,这使得他笔下的骑行既有了“艺”的层面,也不失“技”的要素。
1
时下,健康骑行是个时髦的运动,无论在城市的自行车道,还是宁静悠然的乡野小路,亦或是大桥隧道都会发现骑行者的身影。毫无疑问,每个人骑行的体悟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的境界却是一样的,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不错,正如书中所言,当你做好了准备上路时,就必须琢磨三件事:一是有点钱,二是有点闲,三是有体力。对于发烧友来说,骑行的装备绝对是不小的开支,在这本骑行宝典中作者细数了骑行的几项核心设备,与健康有关,实用且必备的山地自行车、头盔、眼镜、水壶、口罩、码表等。除此之外,书中也例举了骑行途中的食品储备和药品清单,尤其是药品的清单,极具参考价值,作者几乎想到了路途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因而也就涵盖了各类必备药品,“防患于未然”,骑行中永远适用。
骑行线路的规划至关重要,这与骑行的目标息息相关,作者总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短途健康的骑行,蕴含着休闲的意味,城市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久了难免心情烦躁,不如约几个朋友骑行郊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徜徉在绿树花海中。当然,不能因为是短途的活动,放松了对计划的制定,没有计划的健身反而有损于身体健康,诸如,无法掌握距离长短、控制骑行的强度、盲目的饮食安排和迷路的危险,要知道在骑行中你不可能提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于长途的骑行,一个明晰的计划安排是首要的“功课”,作者在书中列举了19项基本事项,可以说面面俱到了,这是一个成熟的骑行者才有的体悟和经验,对于初涉骑行的爱好者,尤其是有长途骑行计划的人绝对实用。顺便说一个细节,长途骑行组队是个重要的过程,不仅要招募队员,还要有明确的分工,领队、押队、联系人一个都不能缺。
在路上,即便是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对于中长途的骑行来说,绝对是辛苦的事儿,毕竟都得靠一双脚踩出来,尤其是骑行西藏拉萨这样的高难度线路,不只是与体力有关,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量。所以,在书中作者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健康骑行就是身心都愉悦的运动。“别背着包袱上路”,出发前和途中的心理调适很重要,面对高原反应,有的骑行者思虑过多、忧心忡忡,不断给自己制造压力,导致高原反应加重;而乐观豁达的心态,自信坚强的性格可以克服高原反应和各种困难,最后达到既定的目标。具备了健康的身心外,骑行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公式:正确的呼吸+恰当的踏频+合适的心率=健康的骑行,这当是骑行者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对于即将上路的骑友来说,这本著作带有工具书的意义,可以解除骑友们的各种困惑,随手翻阅查找,便可轻松上路。
2
这本著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实战,统领整本书的要素是健康,没有纸上谈兵,没有虚妄的言辞,易读易亲近。读懂她,仿佛你就是作者骑行队伍中的一员,亲历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山石耸立的自然风光中。作者将拎起行囊,带着你从大都市出发,体味骑行的快乐。对于都市里的人来说,第一站往往是出城,备足了粮草,得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瞅着不断交替的红绿灯,尽管城市骑行作者经验无比丰富,但依我的粗浅之见就一句话:“放慢车速,遵守交规。”在城市里骑行,飙车几乎是不靠谱的,大卡车经过时的那种震颤,随时面临着各种超车,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个逆行的摩的,慢速骑行、保持必要的车距是安全通行的前提。
经过了拥堵的城市,终于上路,心想可以随心所欲了,其实不然,平坦的路上更要加倍小心,路好走容易松懈,这是要命的想法;如果累了,宁可停下来休息。当然,有坦途就有波折,最常见的就是上坡路,最痛苦的就是上下坡交替出现,正如作者所列举的由川入藏的线路,绝大多数的时间都骑行在上坡和下坡交替中。上坡骑行学会变速至关重要,爬坡时要变到较轻齿比,维持稳定踏频,爬坡前要降低档位,坡度越陡档位越低,路遇陡坡难上时可走“之”字形线路……这些实战的经验可有效减轻疲劳和运动的伤害。上坡需要的是技巧,下坡杜绝的是冲动,正如作者在书中调侃的那样“下坡爽死人,下坡也吓死人”、“冲动是魔鬼,速度是把刀”、“每次下坡前都该默念:我们的目的是安全骑行”。下坡时一个小石子也有可能导致飞下悬崖、车毁人亡,这是骑行的安全禁忌。
骑行途中遇到各种自然状况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天气不给力,大雾天能见度低,骑行自然是不安全的;雨天里骑行,视线受阻之外,体力的急剧下降是显见的,第一选择便是找地方躲起来。在这本著作里,作者考虑到骑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有天气的原因造成的大雾、暴雨、冰雪、泥石流等,也有自然界原因造成的垭口、侧风、颠簸路面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阻碍,如夜间骑行、经过无灯隧道等。解决这些阻碍,作者颇有心得,开出了一张张“良方”,尤其注意的是夜间骑行,一个人不夜间骑行,团队夜间骑行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健康有关的话题一直是这本著作的重要关注点,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毕竟是外在的,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化险为夷,但是内在的自身素质更让人揪心,带着一个健康的身体上路,不能因为骑行中的不当而损伤。就拿作者骑行的川藏线为例,全长2166千米,途径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平时骑行时已觉得艰难,到雨季时难上加难,因为你将随时面临着塌方、山石滚落、泥石流的威胁。作者是一个经验丰富且有医学背景的骑行者,也难免出现双手麻木的不良反应。肌肉酸痛是骑行者正常的症状,作者从医学的角度解析了急性肌肉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区别,对症下药,对于肌肉酸痛也有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然而一般的皮外伤、感冒、脱水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症状,比较大一点的就是行车摔伤,小则皮肉划伤,大则骨折、昏厥,这些安全的意识和防范的措施,作者都从医学的角度给予解答,应该说是详尽而有效的,对骑友们必定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3
引人入胜的佳作有个特点,你用心读她,她会带着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有时这个世界是你熟知的,有时完全陌生。但是,支撑你读下去的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有“料”,这本书有“料”的地方是详尽叙述每一个发生在路上的细节,并且文字诙谐幽默,趣味盎然。实事求是的说,这本著作给我的感觉有些多元化,她是一部骑行方面的工具书,骑行必备;她是一部优美的游记,带你领略川藏高原风情;她是一部健康运动的普及读物,阐释骑行的快乐,健康的理念……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这部书中作者的睿智与思想,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在骑行川藏线那样苍茫时光中,居然能够把每天的所行、所见、所思一一记录下来,还能够舒展自如结合自己的阅读视野和愉悦心情大加宣扬,真正体味了作者在途中的快乐。
阅读这样的一本书你不觉得累,因为它汇集了当下时髦的词汇,恰当的文字表达,最明白易懂的叙述风格,期间还夹杂着自问自答、俏皮言语、诗词对仗,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和精彩绝伦的日记点评。有时呈现的是语言的狂欢,有时又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吊足了你的胃口。如在讲到男性骑友们骑行的不当时用了诙谐的“蛋疼”、“大会可以发言,小会可以不发言,但前列腺不能发言”,讲到女性骑友时用“误入骑途”等等,读起来捧腹大笑,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有关健康的事都不是小事。又如在讲到健康骑行技巧时用“都市压马路”,小雨中的骑行“并不温柔,也不浪漫”,顺风骑行是“人品爆棚,挡也挡不住”,通行垭口时“拉风之地,别太拉风”,夜间骑行“并非越夜越美丽”,恶狗当道的“惹不起,躲得起”,关于晒伤“不仅仅是面子问题”,高原喝酒“与心情无关,有海拔有关”等等,这些作者刻意营构的词汇紧紧围绕话题展开,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著作的架构上如果还有可以大书一笔的地方,我想是前面实用技能篇的“小贴士”“锦囊”“偏方”和后面川藏线实战篇的“点评”文字,作为正文的补充和附属部分,这部分的资料意义非凡,一则增加了整本书的可读性,不至于每页看上去相似的排列;二则突出了一些关键问题,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说明那里可能是重点关注的部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小贴士”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以医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是贯彻了文章的标题“健康才是正经事”,如在骑行中如何补充水分,作者用“小贴士”阐释了水对人体的医学意义;在治疗皮外伤时,作者提供一偏方,“受伤后尽快用鲜人尿冲洗或淋在伤口上”,具体效果如何没有尝试过,但是在骑行中的确是可以使用的。最有意味的是“点评”文字,作者自己的骑行笔记,自己点评一番,正如作者所言,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纵观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总结骑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对某些事情的遗憾,诸如骑行途中队友的选择,路遇侧风后还穿着雨衣这样的危险事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身体不适等。当然也有好事推荐,骑行拉萨早餐的大饼牛肉汤、不能错过的泡温泉等。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骑行爱好者、尤其是年轻骑友们必备的“良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那么带着这样一本精神食粮上路必然是信心满满的。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吸取其中的精华,为健康骑行贮备养料,做一个积极乐观阳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