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也可以用科学精神分析的
2014-02-27
其实这本书的名字和内容没多大关系,不客气地说的话,就是没有关系。不过这样的图书策划挺吸引眼球,也符合果壳给人的感觉。
见多了陆琪韩梅梅,这种以实验讲两性关系的方式倒觉得新奇。想想也是,爱情这个涉及性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的玩意儿怎能一直伤春悲秋,不以科学精神对待呢!
全书从社会大众对两性关系的误会开始讲起,讲朋友、讲婚姻、讲择偶、讲伴侣,两性关系中的情感处理,以及前任和出轨的问题。每篇基本都是实验+分析+结论,偶尔参差实例的调调写下来,普及了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家和科学刊物,每篇都不长,但是有重点有笑点,还是挺有趣的。要说缺点的话,我觉得可能是分析说明还不够透彻深入,每次感觉作者刚刚点到了那个点,这篇文章就结束了。但这样的好处是,作者没有代替读者思考,看完自己还得想一想哩。
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很多我们原以为是纯粹的情感问题的问题,原来可以用科学来解答。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不是同一个星球的问题,它还从基因上告诉你为什么不同。所以像“男人喜欢从不同女人身上找新鲜,女人喜欢从同一个男人身上找保鲜”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进化论的问题哩。
感情经验比较丰富的女人经常会故作高深地告诉你,“这个男人,我一看就...”,她大概从外表就能看出男人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一边告诉别人,不要仅仅凭外貌判断,要去深入地了解,但又不得不承认仅仅外貌就能看出一些东西。比如,男人靠不靠谱。“cad型的男性的粗犷外形一向被认为和体内的雄性激素睾酮的水平高有关,而这种激素高的个体往往好斗、爱挑衅、暴躁、倾向于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面容较为女性化的男性会比那些男性化特征明显的男性更为忠诚,因为造成那些男人显得“男子气”的睾酮同时也会抑制人体内的另外两种与亲密感有关的激素——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所以这样的男性天然抗拒专一稳定的关系,而热衷于不停地寻找新鲜刺激的猎物。”读完这一段,我恍然有种“我也会看面相了”的错觉。
作者也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给处理两性关系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比如女性要分清短期伴侣和长期伴侣的区别,要懂得鉴别,不要白费了时间和精力反留下一身伤(悲剧了,舒淇姐姐在这里是作为反面教材的)。比如两性关系中的情感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一段关系中要尽可能地理解对方、设身处地,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女人一旦抑郁,敏感度下降,其伴侣也会随之变得移情能力下降。由此可见,女人的抑郁对一段关系的损害只有更大。在一段关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真的是很重要啊很重要。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偶尔在报纸上看到的国外的科学家做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实验,我会感谢他们为了解和探究我们自身而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