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是朴素的热爱。
2016-04-12
本书是在抑郁较为严重的时候读的,读完后通体顺畅,对一些有关抑郁症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五篇“抑郁与工作”这一章对我影响颇深,解决了很多一直以来关于人生关于追求关于生命意义的困扰。
“当我们被自负驱力所控制的时候,就会丧失对事情本身的热爱,一切都会被简化为:是否成功、是否出色、是否高人一等、是否受人关注、是否完美无缺……只剩下结果,其他一切都是多余。”
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从高中抑郁症发作以来我就对生命的意义有着许多思考,那么努力的读书对于我来说只是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大,比别人优秀,考试考好的原因只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忍受不了比别人差的成绩。无法感受到对学习的热爱,导致经常请假不去上课,抑郁发作。
一直以来还觉得自己追求高人一等的优秀的想法来自于我有很强大的“上进心”,但每每想到这种比较出来的优秀永远不会有尽头,永远会有比你更好更强的人出现,因此我当不了“第一”就烦躁不已,心中产生要放弃的念头。想要丢掉比较的念头,却担心自己失去了上进心。直到看到了这本书。
“患者会把这一切解读为"上进心",并害怕因丢失了这种上进心而变的堕落。但他却很少反思这种上进心的内在动力,毕竟希特勒和爱因斯坦都有上进心,但两者的内在驱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想通过权利的获得把他人踩在脚下,以证明自己是“优秀人中”,而后者是处于对从事工作的朴素的热爱。驱力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上进心不见得是有点,不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病态的需要及追求。”
“所以当我们被上进心搞的疲于奔命的时候,要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何一定要有上进心?我一直在追求什么?它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发现它背后隐藏的东西,比一味地追求”上进心“来的要好。”
”但如果对这种追求仅仅是为了维系病态的自负,通过金钱和权利来找到一种把他人踩在脚下的优越感,当得到的时候就以为高高在上,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剩下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哀及对社会的愤恨,这时的金钱和权利就已经不是他们本身。此时的追求也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只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想想自己二十几年的生活,觉得十分伤感。原来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卓越不是为了心中的爱,而单纯地只想要维系自负,想让自己高人一等,事事要求自己比别人优秀,因此才累的得了抑郁症,得不到单纯的快乐。
“工作仅仅是一中对自己喜好的追求和潜能的实现。”“如果一个人的追求成了沉重的负担,成了自卑的理由的时候,这种追求就是一种病态的追求。”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是自然得来的,只有作为一个人对一项事业追求的副效用,或者作为对于他人而非自己的贡献的副产品,他才能够产生。”
“自我实现就是沉溺于自己所热爱的事和所爱的人之中,从这种投入和热爱中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这种追求是来自于真我,而非神经症的需求。”
虽然本书的文笔不是很好,但也将一些概念讲的很清楚。它告诫人们要摒弃病态的自负驱动力,认清自己的需求来自于对生活对工作对事物的热爱还是神经症。追求对生命真正的热爱,而不是追求理想中完美的自我。
在以后的生活中抑郁症患者要注意,在为一件事情烦恼的时候,先静下来想一想我是为了追求自我的实现追求对事物的热爱来激发自己的潜能,还是为了维系病态的自负追求。认清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丢掉对自己必须要强于别人的目标,击碎幻想中完美的自我,才能够找到自己内心朴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