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有梦想
2015-08-15
谁不曾有梦想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一看书名就知道是时下流行的励志类故事性散文集,多少有些不屑一顾,觉得自己已经过了读这类书的年龄。而何亚娟的这本新书吸引我的地方则在于她的身份——编辑、出版人,而不仅仅是作家。
因为我也曾梦想成为一名编辑。大学读中文系的初衷是想当老师,但后来渐渐发现自己的性格有些不适合,对书籍的喜爱让我越来越想成为编辑。修读专业课的时候,我除了学习文本内容上的分析,更对背后的文坛掌故、逸闻轶事,尤其编辑出版方面兴趣盎然。我收集了很多关于书的书,《书店风景》《在出版界二十年》《编辑忆旧》。我觉得编辑出一本书特别有成就感,那种“幕后英雄”的感觉。考研也是为了毕业后当编辑。于是,在研一暑假前,我遍投简历,渴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渐靠近出版行业。屡屡碰壁后,我幸运地到一家老牌文学出版社实习。尽管我只是做一些琐碎的工作,但每天接触各种书,见到了几位欣赏的作家,带我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再加上周末经常去看电影、参加新书沙龙,那段日子简直像在云端,文艺得不像话。
可是临近毕业,研三前的暑假,我被学院老师的一通电话派到一所民办中学实习,带班教高一语文。这成为我职业生涯的拐点。不过我并未放弃成为编辑的目标,也给本地的出版社投了简历,并电话咨询,却没有面试机会。几个月后,那家出版社陆续招了几个我的同学去实习。不适应出版行业的她们很快离开,彼时我也早已考入一所中学,真正成为了准老师。我才明白这就是错过。
但几周前我竟然成了“外编”,以另一种方式与出版再次相遇。感谢出版社责编教辅书籍的闺蜜,让我有机会可以一边当老师,一边当编辑,发现二者相辅相成,甚是美妙。所以,梦想并不曾远离,它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到生活中,惊喜而神奇。
实际上,这本书里提到的那些作者们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读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兴趣不在此,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书中关于出版的故事的喜爱,再次感受到发掘、培养作者,以飨读者的辛苦与欣慰,佩服包括作者何亚娟在内的每一位出版人。而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不仅是所谓的女强人,更有着很高的生活品质,善待自己和家人,平衡着工作内外,这或许是每个职场中人都需要努力的方面。当然,这本书还是更适合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们来读,足够励志,也足够真实。
不过,我仍然要说,虽然是对图书质量苛求的团队出品,这本书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第211页的“鞭笞”,用得有些重了,一般这种语境,用“鞭挞”就好,还有第217页的“备感”,应该是“倍感”,以及第230页的“钩心斗角”,尽管《阿房宫赋》原文是这么写,但现在一般用“勾心斗角”。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