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we look in the face of evil,evil's going to
2013-11-07
Google执行董事和前CEO Eric Schmidt联合Google的“思想导师” Jared Cohen在2013年4月23日发售新书,《The New Digital Age: Reshaping the Future of People, Nations and Businesses》(新数字时代:重塑人类、国家和责任的未来),书中将探索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将如何改变社会,书中指出,随着网电空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日益加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对生活面貌的几乎所有理解都将变化,包括日常生活、个体存在形式,以及国家社会中更基础性的问题,甚至是我们的安全和战争模式。
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这部书呢,我的理由是谷歌的powerful and ugly .
书中充满了理性的批判,很多过于严厉,但我想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随着棱镜门爆出美帝的多个大型不道德的国家行为,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把书中大多数批判对象改为美帝,一切也都是对的!(最近老施还激动地对美帝政府入侵其服务器表示强烈抗议)不论谷歌是奉行不作恶还是本身就是恶魔的眼睛,为了师夷长技徐图自强,我们甘愿注视恶魔的双眼,哪怕他们恶狠狠地回望。
奉献个人对其结论的一个中文翻译,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和对这本书有兴趣的豆友一起交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当我们注视未来的期许与挑战时,我们将面临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一个人类历史上前进步伐最快、最令人振奋的时代。我们即将经历的变革的节奏比之前的世代都要迅猛,而且我们手中的设备部分驱动的变革比我们想象的更具个人色彩和民众参与性。
1999年,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其著作《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 中提出了“加速循环定律”。他写道“科技是另一种方式实现的人类进化的延续,而科技本身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进化构建在其独有的递增次序(increasing order)之上,主导了指数式的增长和反复的加速循环;计算作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技术的核心,正展现出和上述过程类似的模式。即使考虑到无法回避的固有限制,处理器尺寸仍然继续依照摩尔定律不断变小。人类当前两天内制造出的数字化内容多达5ExaB,这相当于从人类文明早期到2003年的知识总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内容的制造者仅仅是全球70亿人口中的20亿在线网民。难以想象,全球化科技协作整合 (technological inclusion)将产生多少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创造,而它们的影响又将如何更加迅速地被我们所感知。更多个体进入虚拟世界的结果是人人受益,共享人类知识和创新的群体性收益将以指数速度增长。
未来,信息技术将像供电一样普适化,它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当然部分,以至于我们很难向下一代描述没有信息技术的老日子是什么样的。当连通性将科技普及到另外的数十亿人,我们相信,科技将很快与世界上所有的挑战密不可分,国家、公民和组织将促使科技成为每个解决方案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任何阻碍连通性普及或者剥夺人们网络访问权的企图,从长远上看都是难以成功的。信息如水,无孔不入,润物无声。国家、公民、公司、非政府组织、咨询机构、恐怖分子、工程师、政治家以及黑客都将尽全力去适应这一转变并试图发挥主导作用,但没有人能独立驾驭这一转变。
我们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将是连通性的绝对受益者。人们将体验到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多的机会,并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但在这些近乎普适的收益之外,连通体验也是因人而异的.一种数字化阶层系统将在未来长期存在,个人的体验将显著取决于其在这个阶层结构中的地位。位于顶层的极少数将凭借其财产、权力和位置屏蔽科技所附带的不良效应。世界上的中产阶级,如发明家、社区或意见领袖、以及中小企业主,成为这一变革的主要推动者。这两个阶层共同构成了当前已经联网的二十亿人。
即将进入连通性圈子的余下五十亿人口将经历更多的变革,原因在于其生活地域以及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他们将从连通性中获得最大收益,也同时将面对数字化时代最严重的弊端。这一群体将推动革命并挑战极权国家(police states),也将成为其政府的监控对象,他们将饱受在线仇恨暴徒的困扰,并被纷繁的舆论战(marketing war)所迷惑。即便考虑到技术深入普及这个因素,他们世界中的很多挑战也是长期性的。
那么,我们认为自己对未来的世界掌握了些什么呢?
首先,非常明确地是,科技(Technology)无法独立成为医治世上诸多弊病的灵丹妙药,而对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却能够让世界大为不同。未来,计算机与人类将进一步依照各自特长划分责任。我们将运用人类智能进行判断、直觉、以及独有的人类交互;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人类生物性相比较几乎无限的存储能力、无穷快的运算和执行速度,我们将利用计算机运行预测性关联(predictive correlations)程序,从海量数据中追踪和抓捕恐怖分子。而之后对恐怖分子嫌疑人的审讯与处分仍然归于人工和法律范畴。战地机器人可以通过更卓越的精确打击和态势感知能力减少人类伤亡,但决定其使用范围和所采取的行动的仍然是人类的判断力。
其次,虚拟世界难以超越和颠覆现有的世界秩序,但却会让几乎所有的行为复杂化。民众(people)和国家(State)都将分别倾向于其控制力更强的世界——对于民众来说是虚拟世界,对于国家来说则是物理世界——这一矛盾将伴随互联网而长期存在。激进的网民群体(Crowds of virtually courageous people)或许能够掀起一场革命,但国家却仍可以运用强力手段(brutal tactics)在街头对其予以镇压(弹压)。少数派团体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宣誓主权并召集力量,但一着不慎,参与者及其事业在物理和虚拟两个世界中的结局都将更加悲惨。
第三,国家将不得不在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中分别实施两套外交与内务政策,而这两套政策间可能相互矛盾。国家(State)届时将能够向他们从不敢与之军事对抗的强国发动网电空间攻击。国家可能会允许在网络上发泄异议和不满的,但却在城镇广场实施戒严弹压异议人士。国家也可能会支持紧急状态下的通信网络干预,而不需要派驻军队(或机器人)走上街头维持秩序。
最后,随着连通性与手机的传播(普及),公民的权力(Power,区分rights)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大,但这也是有代价的,显著体现在隐私和安全两个方面。我们在书中谈及了科技被用于持续搜集并存储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地理位置以及所阅读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此类信息从未如此完备,以至完全有可能将其用于对当事人的侵害。国家(Nation)将会对立法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使用进行规范,但国家间的差异可能相当大,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民主国家和所谓“独裁”之间,而且存在于相近政治体制的国家之间。信息外泄的风险日益严重,即使信息保护技术日趋成熟,人工错误、恶意行为、以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客观现实,都对隐私信息的保护造成更大的困难。一方面,负责存储这类信息的公司有责任保证其安全,这一事实没有改变;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有责任保护个人隐私,但他们却在与其客户分享之。
我们要么奋起保护自己的隐私,要么就将失去它。特别在全国性危机运动中,安全部门强硬分子往往坚持认为,为打击骇人的犯罪行为,政府必须有权检查更多的隐私(或曾经的隐私)信息;即应该由政府决定隐私红线的划定。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让抓捕不法分子更加容易,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提升公共安全感,保障人民安全,让政府对从人口普查到选举的每个细节明察秋毫(they count in everything from a census to a vote);然而,这一技术也能让政府拥有了对其人民更强大的监控能力。
在未来,秘密信息的保守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这个问题与民众生活与机构运行的同等重要。新的信息加密以及人际传播能力将导致不寻常的新问题。从犯罪集团到异议人士组织,很多边缘化群体(Separate groups)将能够很快能够把获取到的秘密(例如一组密码或机密文档)加密并切割,分配给每个群体成员。通过这种方式,群体内成员将达成一种共同认可的发布约定,即在特定的条件下,所以人将自己的部分密钥组合起来就能够解密数据。这个约定可以用来约束政府并震慑个体。而如果像al-Qaeda这样的组织持有了敏感的加密数据,例如潜伏中的CIA特工的名字和工作地点,他们就能够用一个通用密钥把情报发送给其组织,并在其成员遭受攻击时威胁将此信息公布。
未来将要出现的,也是我们试图阐明的,是关于两种文明的说法。一个是物理世界中的,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另一个则在虚拟世界中,其形态仍在不断演化。这两类文明总体上和平共处,相互遏制对方的负面因素。虚拟世界容留对国家管控压制的逃避,并为公民提供组织与反抗的新途径;而大多数公民则在虚拟世界中仅仅是进行上网冲浪、学习和娱乐。物理世界中,可以通过制定法规来约束虚拟空间中的无政府状态,并保护人们不受恐怖主义黑客、不良信息、甚至是人们本人年少时不端行为的数字记录的侵扰。(虚拟世界中所使能的)证据持久化存留将让犯罪分子难以否认其罪行,并在物理世界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施责任制度(进行问责?)。
虚拟与物理文明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他们之间的平衡模式将重新定义我们世界的存在形式。在我们看来,这个多维度(multidimensional)结果所塑造的世界,虽然不是完美的,但却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平等、更加透明、更加迷人。与社会契约类似,用户将主动放弃其在物理世界中所珍视的东西,如隐私、安全、个人数据,以获得虚拟世界中连通性所带来的收益。如果他们感到这些收益被抑制了,他们会使用手中的工具进行问责,并推动物理世界中的变革。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的原因不在于未来意味着科幻元素或者全息甲板的实现,而而是在于技术与连通性在抵抗世界上诸多滥用、痛苦、与破坏方面的力量。当曝光适逢其时(exposure meets opportunity),一切皆有可能。为提高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人人能做的至善之事,就是推动连通性与科技机遇的发展。只要把连通性赋予给大众,大众自然会完成接下来的事情。人们早就知道其需求和目标,即使只有最简陋的工具,他们仍能进行创新。任何热心于经济发展、人权、公平正义、教育或者自我实现的人们,都应该关注该如何利用连通性帮助我们实现甚至超越这些目标。我们无法彻底消灭个体间的不平等或者权力的滥用,但通过科技的协作整合,我们能够帮助权力向个体手中转移,并相信民众终将获得这一权利。前路雄关漫道,但光辉的顶点值得我们去努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