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力量
2014-04-04
终于翻完了,这本书一直揣在我的电脑包里,成天带着。想起来就翻几页。
前面一直拖拖拉拉的看,每天翻一章,有时候甚至连一章都看不完整。
还好并没有中途放弃的念头。直到昨天,对自己忍无可忍,最后几十页冲刺,铆足了力气冲到终点。
倒象是自己跑了一场马拉松。
我不是天生的运动坯子,后天也没怎么被培养起来。
跑步,只能慢跑,谈不上喜爱,但作为身体锻炼的客观需要,这应该是为数不多能够让我坚持下来的运动方式了。
过程简单重复,机械冷静,且有很长的独处空间。
人的性格特征和他的运动选择,不需要牵引,总会默契的搭上线。
然而这么枯燥的一件事情,居然能有人把它写成一本书。
对村上的认识,只局限于大学时代读过的几本小说。
记得那时候还特意去寻找BEATLES那首“挪威的森林”来听。
在大学那些不懂装懂的日子里,村上的小说无疑是完美道具。
近些年来村上一直在当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和至高荣誉屡屡擦肩而过,
在心里还小小遗憾了一把,好歹他的书我是读过的。
再接着就是看到这本关于跑步的书。
惊讶的看到他把个人标签中的蓝调小资摘得干干净净,呈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村上。
书中写他跑步的起点,是在三十三岁。
这不正是我现在的年纪么。
我这还正感慨着人生过半,忙着怀旧忙着唏嘘往日呢,他却刚刚开始翻开了新篇章。
他的专职作家之路,也不过在这之前两年,为此他放下之前经营的小生意,专注的开始写作。
重新开始,这在我的字典里应该可以被划为年轻人的专属词汇了。
放下过往的步调开始一种全新的节奏,对于有一定年龄积蓄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太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除了勇气之外,我更佩服他在这种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信。
人到中年,已经学会收拢年轻时代的锋芒,小心翼翼地行走,多选题面前我们往往倾心于那些更安全更舒适能够看得更长远的选项,
象我,口口声声总喊着要“想干点什么就干什么”,一旦前方路途开始有一点点模糊,就已经在内心打起了退堂鼓。
村上刚开始跑步生涯的背影,一定不甚潇洒伟岸,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气喘吁吁”“两腿颤颤巍巍”,
可是他一路坚持,魄力加耐力,让人明白了为什么他可以在职业小说家的道路上走出如此之远。
长跑这条路,漫长又孤独,要把它放入日常生活习惯里,可以想象,期间必定是磨难无数。
村上在几十年的长跑生涯里几乎没有间断过,每天几十公里的记录,每年一次马拉松,参加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到后期开始挑战铁人三项。
他把日常培养的“生活习惯”逐渐又提升到了“专家”的级别,把自己从“锻炼者”练就成了“跑者”,
已过花甲的年纪,当他回望人生,除了那些他曾经写过的书,不知道他是否更对跑步给他带来的心理成就更为骄傲,
小说家的成就,是可以实打实拿来给众人捧赏的,可以源远流长的,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跑步这回事感觉更私人一些,在个人的精神领域会更坚固对自身的认可,会产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读村上的小说,沉溺在他搭建的文字世界里,会仰视他的才华横溢,
然而才华这种东西,不是人人想得便可得。
看到他的跑步,看到他一路的挑战和坚持,反而比那些文学成就更让我觉得钦佩,
抛开小说家的帽子,他不过就是众多中年人中的普通面孔,
而以一个普通人的起点,他,一个运动资质平平的普通人,用几十年的耐力和专注,身体力行的挑战着自己。
常抱怨工作忙,家庭事情琐碎,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会受到各种约束制约,
“所以我们不能做自己想做的”。
在各种不努力不坚持面前,借口永远可以多样,说出N种且永不重复。
其实呵,“伟大”往往是从平凡开始的,每天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坚持,数年之后再看,定会是终生受益的礼物。
庆幸在这个年纪好好看了这样一本书。
而在这本书看过以后,
村上春树,
他已经不仅仅是那些小说封面被印上大名的作家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