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第一本认真读过的书,至于说这本书的价值如何?不如我们来换个说法,这本书对你的价值如何?
读书我觉得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你觉得书中的方法好适合你,但是不适合别人,那他就觉得不好。那怎么去衡量这本书对自己价值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比较嘛。拿读这本书之前的生活状态和读完这本书之后进行对比,看看之间的差异,这本书对你自己的价值就一目了然了。
很多人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之后是多久呢?其实大家都喜欢即时回报,都喜欢放下这本书之后就认为我的生活该焕然一新了吧。可是呢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其实我们的人生都有滞后反应,学到的东西可能三五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可我们很讨厌这样,就像很多人讨厌学校里的课程一样,学习之后要进入社会之后才能渐渐的展现出来。
我们都喜欢学习方法论,其实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方法论,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实践之后会有这本书就是讲一大堆无用的鸡汤,根本就不适合我国国情,我根本就用不上,并且我凭什么要取悦那些看似对我毫无价值的人呢?诸多类似的感觉呢?
和很多人一样,开始我也有这些感觉,赞美别人会觉得不好意思张不开口。愤怒时候,不要去批评的别人的理论丧失殆尽。遇到辩论时,明知道是错的,但看到对方喋喋不休的样子还是继续辩论下去。犯错时,还是不由自主的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与别人谈话时,总是想说自己的。尤其是遇到别人的谩骂时,如果谩骂之中还带上自己的家人的话,一定要用更恶毒的话反击,因为根本看不惯容忍下去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卡耐基在开篇说过了如果你读了前三章对你生活没有什么帮助的话,我劝你还是别读下去了。开始我根本没有理会这句话,读完再说。可是后来我慢慢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有些话是根本和一些人说不明白的,读书也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你根本不会走,教你跑是根本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卡耐基让我们先读前三章再决定继不继续往下读,其实是在筛选,筛选合适读这本书的人。就好比是前段时间我在双十一的时候看到一个小锅400多万,很多人对会诧异,这个锅这么这么贵啊,谁会买啊。但那个锅在选择销售人群的时候根本也不是选像我这样对我小老百姓,说白了,那个锅根本不是卖给我的。
如果大家认真按条件筛选之后剩下的就都是能认真的把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人了,开始大家都会把理论用到生活中去,位。可是结果大家都一样四处碰壁,大家就会反省,为什么卡耐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奥~卡耐基是美国人,美国人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与中国完全不同,而且他著作的时代也略有些不同了,看来这些方法是白学了,除非我移民到美国。没错,这就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次碰壁就算了,可接二连三的碰壁,越来越让我坚信这个想法。慢慢的,我想完全放弃书中的方法论。
我读的是鲍荣和笨苹果所译的版本,后记中的答疑说的非常好“理论转化成技巧,需要时间,技巧在变现,更需要时间。时间一久,链子就断了,最后的结果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我认为成功励志书,基本没什么用” 显然放弃了,这个链子就断了,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可是我在细品前面这句“理论转化技巧”这个转化是靠谁转化?当然是自己了。听上去简直谁废话,你搁这凑字数呢啊。可就这句废话我却一直没搞明白,我以前把这些理论全部照抄照搬转化到生活中去,再从反馈中搜集整理成技巧。可屡次失败了,我转回头来冲这本书大骂什么破书,狗屁理论,完全不符和我国国情,一点都用不上。而我这死脑筋突然开窍了,既然不符合我国国情,为什么不转化一下呢?知识都需要不断迭代与时俱进的,我却在哪按部就班的不加任何思考的模仿。想想也真是可笑,其实也是因为懒的去思考,要把书中的理论从美国版转化为中国版再转化为专属于自己的版本又费时又费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大费周章的去研究这本书嘛,如果你甘心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在我眼里看来那些喜欢平平淡淡的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当然只是在我眼里),又承认自己懒得话。
相信大家在很多书中,都看到类似于,很多有钱人成功的人都是按这个方法成功的,比如那个著名的谁谁谁。大家开始比较有激情,可接触多了都已经麻木了吧。认真读完并思考这本书能否就能获得成功?我觉得成功这个词太含糊不清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有人说认为财务自由了就叫成功,有人认为幸福了就叫成功,也有人认为权利大地位高叫成功。所以我们还是换一个词吧,认真读完并思考这本书能否离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更近一些?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核心的技能,我觉得这本书还是能帮助到你的。也许你没用上这本书的理论,也没用上人际关系的技能也成长为自己想成长的样子了,所以我不敢保证这本书是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的必读书籍,但我可以保证真的认真解读这本书会让你的人生各个方面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