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附部分摘抄
2016-03-01
第一章 引言(3)
1. 什么叫自爱?(3)
1.1 你需要在内心树立起一种观念:你永远-在任何情况下-是值得爱的。
1.2 我不需要有什么表现,做出什么成绩或干出什么名堂,才值得爱。
1.3 即使有人批评我或对我说三道四,我还是值得爱
1.4 自爱就是:
* 可以让自己去认识,从中受到触动。
* 同时并不对自己的"好形象"感兴趣,而是坦白地承认自己当时的立场,自己的感觉、想法,自己的身体要对自己说些什么以及自己对现状和人们作出的反应。
* 愿意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加任何评论或批判。
* 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便自己能常常与自己接触。
* 让自己这样地生活,说出自己受感动的东西,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使得自己越来越为自己和别人所看得见。
* 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
* 我怎么样对自己很重要,但这是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的。
1.5 自爱是以内心有意识的学习为基础,其目标是,一个人要超越自我,不断地充实自己。
2. 自爱的重要性(11)
2.1 你身上发生的事情,要比你周围发生的更为重要。
如果你要过一种清醒的生活或想变得幸福,做到自爱是不可或缺的。
你是否自爱,取决于你的感觉如何,你想些什么,你如何看待生活和人们,你是否热爱生活,以及你如何了解人们的相互关系。
2.2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12)
你自身会感到安全和保险,你并不把生活当作是一种威胁,你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你有了自信心,你是多么重要 。
你不孤立自己,你寻找着与别人的共处,你知道你需要通过他们来认识自己以经历人生,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队友和战友。你可以毫不怀疑自己与他们有摩擦。
2.3 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13)
会在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对生活产生怀疑,因为他把自己视为生活的牺牲品,很少相信自己。他情愿毫无兴趣地对待自己,既不看重自己也不真正关心自己,甚至常常无情地对待自己。
3. 自爱与自私的区别(17)
3.1 中心观点一致:每个人把自己放在自己生活的中心。
核心完全不同:自私的人看重自己能获取什么,极少付出;自爱的人愿意付出,做事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3.2 人怎么会变得自私的?(17)
大环境的熏陶,以及从小潜移默化的教导
3.3 自私自利者的哲学(19)
把自己封闭,想少付出,多获取,更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同伙关系,社交少。
第二章 缺乏自爱的原因(23)
1. 导致缺乏自爱的原因(23)
1.1 最基本的体验:非爱
即没有从小来自父母被爱的体验,同时父母错误的教育,使我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爱。
孩子不被察觉或不允许揭露父母有关爱自己孩子的谎言,因而背离了自己内在的真实。
1.2 自我闭锁(25)
不愿感受因缺少家长的爱而引起的痛苦;
认为无法忍受别的痛苦,无法忍受软弱无力的感觉;
不想感受一种体验,例如受虐待-不管是肉体上还是心理上;
想避开事物或人们;
不想看到自己的问题、无能或弱点及其阴暗面的某个部分;
不愿学会某些心理调节能力, 比如释放情绪-尤其在生离死别的时候。
这种行为大多在成年后得到巩固和僵化,他建立起一种牢固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没人可以"侵犯"和怀疑。其结果是,他越来越少去认识自己,从而也不能爱自己。
1.3 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了避免别人评头论足,我们自我评价或自我批评,压抑自己的内心, 使自己适应大方向,不再让人产生品行不端的感觉。从而产生内心的阴暗面。
一个不表露自己或不敢表露自己的人,往往不重视自己。
1.4 不容纳自己,不愿意认识自己,不想学习
不能正视自己,在许多方面不能接受自己,导致自己不断变坏或自暴自弃
同时,这也有可能是一种诡计,防止别人对自己作出反应,或是自己不需学习的一种借口
1.5 自私自利(27)
很容易得到自爱的假象,因为他往往围绕着自己转
2. 阻碍自爱的一切因素(33)
2.1 一切阻碍自爱的因素归根到底就是阻碍一个人去认识自己,或者在某种方式下限制或削减他的表达,或者迫使他从外部或自身对自己加以掩饰、伪装,或压制自己想要说的话(不管是由哪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方式所决定的)。
2.2 行为方式(33)
所有不去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或不让自己了解事物的行为:抵制,否认,掩饰,假装。
所有阻止别人认识我们的诡计和一切走向封闭的行为方式:冷酷无情,不愿去感受,不愿表现自己, 一贯正确,争斗, 只想到自己,唯利是图,自私自利。
2.3 角色(34)
* 无法承担起所扮演角色的责任也阻止了自爱
* 其特点是自己从不在所经历的事情中去寻找关系,而一直从自己以外寻找原因(他找不到伙伴,其原因并不从自己身上找,而是"因为再也没有好的伙伴了"或者没有人要他)他这样或那样,"责任"总是在外部。
* 要是他有责任心的话,就会们心自问: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使我无吸引力甚至得罪伙伴?这样的话,他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真实,因此而有进步。
* 他唯一做的事情是:受苦并抱怨自己的"命运"。
2.4 规范(37)
屈从于社会的规范和教条,不愿得罪他人,委屈自己,满意他人。
2.4 对待自己的方式(38)
努力去做一切能带动你发展,使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的事情,学会自爱。
第三章 不自爱的后果(43)——对个人/对社会
1. 当一个人不自爱的时候,对他有什么害处?(43)
1.1 自我评价能力很弱或不存在(51)
* 如果一个人拥有健康稳定的自我评价能力,那就意味着,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好的,值得人爱的。当他自己或别人在某些情况下对他这个人感到厌烦时,当他犯了错误或在自己眼里没有做好一件应该做的事时,他也很少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更不会常常对它加以否定。他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依赖于自己的成绩、外表或别人的承认上。
* 当你使自己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时,你就把控制你的权力交给了他。这样的话你就严重地受人操纵。
* 那么,一个人能够实现的态度则是: 我好, 你也好
1.2 自尊心很弱或不存在(54)
* 你重视身体和心灵的需求及自己的愿望,你致力于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你说出一切对你重要的事情。
* 你不把别人看的比自己重要。
* 你还努力使别人也重视你,要他们把你当作一个人来重视,尊重你所表达的事情、态度、感情和人格,不贬低你。
1.3 自信心缺乏(57)
* 你周围的人能很容易地操纵你,他们奉承你,赞扬你,认可你或给你表面上的承认,以此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愿望、想法和目标"强加"给你, 而你却相信,这是你自己的愿望、想法和目标。
* 要掌握、控制一个不自信的人是相当容易的。只要有人态度足够明确,做出好像更为重要、更为聪明、更有知识、更有把握的样子,或者行使足够的或轻或重的权力,他马上就会把强者的角色让位于这个人, 因为他太没信心与这个人进行对抗。
1.4 自我信任感很弱或缺乏(65)
* 一个人由于缺乏自我信任感,特别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害怕失误时不被认可,宁可走向被动。他很少尝试新的事物,回避生活的挑战,尤其是回避他还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这样既不能使他和自己的能力相联系,也不能使他和自己的长处以及学习能力相联系。这反过来又导致了他越来越不相信自己。
* 他必须知道,他要面对恐惧,做点困难和陌生的事,或者说出可能会遭到批评和拒绝的意见,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勇气。
* 本能而又自由地表达自己,不依赖于别人的意见,一个孩子学到的这些东西越多,他身上培养起的健康的自我信任感也就越强。
1.5 自我表达力缺乏(69)
封闭自己,只表达最必要的东西,变得僵硬呆板,丧失了活力。
1.6 自我责任心缺乏(70)
* 愿意为自己的发展未来承担责任,愿意每时每刻真实的表达自己,不为此感到歉疚,把自己看作自己人生的作者。
* 当你认识到只能靠你一个人来塑造自己的人生时,你才能拥有完全的自我责任心。
1.7 自我意识很弱或缺乏(72)
* 自我意识必须不断加以锻炼,否则会荒废。
* 不拒绝批评,能够倾听批评,并检验这批评是否正确,如果他认识到这就是他,他会诚实的承认,如果不是,他会友好的加以反驳。
* 必须在小时候加以确认,长大以后学习认识自己会很难。
1.8 对待恐惧障碍(78)
* 一种使自己坚强的方法就是:做害怕的事,我们就赢得了力量。
* 一个自爱的人,对他所有的感觉开放,这些感觉对他是如此地重要,以至于他要面对它们,因为他想要在各方面认识自己,扩展自己。
1.9 自我调节障碍(81)
* (举例来说,你害怕犯错误,因而情愿什么也不做;或者你会认识到,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不能达到,因此你情愿什么也不做;也许你也会发现,你太舒服了,害怕吃各种各样的苦。)
*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看到自己问题的背后,找出是什么使你这么懒惰,什么使你一直懒惰下去。你应该反省自己,考虑并追究导致你懒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你不该对原因加以猜测,而是要找出事实上的原因。
* 一个人只有愿意认识自己,追问自己,接受自己,他的自我康复力才能为他工作,他才能成为自己心目中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1.10 内心狭隘(84)
* 一个孩子把越来越多的界限放在内心,他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因而就会越来越多地限制自己的生活。
* 他就必须伪装自己来符合每一条准则或规范,由于维持这一状况需要很多精力,所以这类人就丧失了越来越多的力量。甚至即使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界限,他也会感到自己太软弱了,再也无法扩展自己的界限。
1.11 忽视内心需求(89)
很少能领会他真正所需的东西,只会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反而会加重自己的负担,加大开销,因而就得加倍工作。
1.12 沟通能力缺乏(89)
* 真正的沟通是传递个人信息的结果。
* 沟通必须不断练习。
* 在沟通中,人们学到的能力: 与别人坦诚相待,表现自己,敢于冒险,对待别人的反应 ,并解决由此可能产生的冲突。
2. 当社会和社会团体的每个成员不自爱时,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团体有什么害处?(91)
他成为一个随大流者,一种普遍的无爱气氛包围着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没有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个人责任。
第四章 步步迈向自爱(99)
1. 学会认识自己(99)
1.1 什么叫认识自己?(99)
* 认识自己就是:
用你外在和内在的眼睛,用你所有的感觉来感受你当时的情况-不欺骗自己;
你能领会你所想的、所感觉到的东西,你的身体感觉如何,它要对你说什么,你举止如何,你身上哪些特点很重要,什么使你感到有负担,什么使你感到快乐等等;
你对自己保持清醒和开放;
你不死守一种僵硬的形象,而是愿意一直用新的目光看自己;
你总是再三为你在自己身上所看到的东西而受到触动。
* 你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的一切就是所谓的盲点,是你迄今为止放在黑暗里的东西。
* 这就是说你需要与那些能够认识你,对你作出反应的人进行沟通,从而使你能在身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你迄今为止不能够或不愿意看到的一切。
1.2 可以认识的一切有哪些?(107)
* 抗 拒:你的抗拒向你明确地表明了你不愿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东西,这是否可以使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呢?
* 恐 惧:
* 冲 突:如果人们习惯于从冲突中学一些东西,冲突就可以作为非常积极的事情来经历。畏惧冲突是由持久的不学习或不愿学习而产生的。
* 问 题:问题的形成是由于我们不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同时搁置了必要的学习步骤。 问题表明了哪些地方尚未学习,哪些地方我们可能拒绝学习。
* 盲 点:
* 投 影: 投影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可以使你避免和自己的负面值或阴影相接触。你可以把自己的投影收回到自己身上,以此充分运用投影来重新发现自己未被识别、未被发现的部分。
* 回 忆: 借助于回忆,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太过于沉迷于会议则会陷入消极。
* 期 待:期待是欺骗自己的一种好方法,挡住了认识真实事件的目光,以至于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现实。
* 幻想/想象:幻想表明你内心的新的想法,也是扩展对可能出现的事物的想象的一种好方法,太过于沉迷则会产生负面影响。想像也藏着很大的机会。如果你能想像要改变一下,新的东西就可能会在你的身上发生。一个有着想像的人往往要求世界和他周围的人向他的想像看齐,想像也可能成为一种模式。
* 角 色:每一种角色都在向我们发出挑战,激励我们去发现并发展我们自身新的方面。 可是,角色常常也会有助于一个人排除或隐藏自己的某个部分。
* 身 体:每个人的身体都表明某种学习任务。
* 行 动:通过你的行动可以发现你能干什么,你干的时候怎么样-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
* 烙 印:烙印是你反复经历到的,在你身上留下痕迹的东西。你的烙印就是你不相信自己(也许也不相信别人)。烙印往往和特定的信条相联系。
* 程 式:程式是由我们父母或其他家长灌输给我们的细微而又广泛的思想结构的结果。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的程式,那么你自以为感到自由,实际上却只是过去和外在影响的傀儡。
* 行为方式:行为方式的缺点在于;它不是发自内心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预先确定的模式-比如,对所有人都要友好地回应。
* 模 式:模式会束缚你,使你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不能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放弃模式对似乎相同或相似的情况的直觉反应就会比你能够想象的要更为不同。
* 偏 见:套用是一种特殊的偏见。
* 性 格:重要的是你不要固定死自己的性格(我就是这样的),而要允许自己每天表现得不同-完全视你遇到的事情而定。
* 态 度:态度和内心可能会相反,可以察觉你是否真的是这样的态度。
* 内心(基本)态度:人们辨别内心态度,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通过他所表达的东西。
* 观点-看法:观点也往往掩盖了自己的无能。例如,当有人害怕攻击时,他通常认为攻击是恶劣的。
* 立 场:在自己身上发现一种立场并表达它,这是一门艺术。当你采取了一种立场,你就会为自己和别人所认识。为了使你在各方面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施加影响,从而塑造你的世界,你的立场也很重要。
* 思 想: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阻碍或推动自己的人生。
* 信 仰(不含宗教内涵): 与短命的鼓舞性信条相反,阻碍性信条大多寿命很长,因为它们更容易在脑子里固定下来,因为要维持"我什么都能做"的信条,即使在挫折的时候也不放弃,会花费我更多的精力。
* 情 感:好斗型,悲伤型和快乐型;内心伤害永远是你给自己的,因为没有人能在内心伤害你;你之所以不表露自己,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暴露自己的情绪。
* 状 态:疏远状态,爱的状态,开放状态,自我联系状态,封闭状态,退却状态,
1.3 认识的不同方式(143)
四种认识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质量和发展程度:
* 机械认识: 只有眼睛和大脑参与,而理解力还未加入。
* 理解认识: 人们对所认识的事物有所思考,此外,他还把所认识到的事实在思想上进行归类并从技术的角度加以理解。
* 身体认识:除了理解认识外,还包含着我所认识到的事物既在感觉上也在身体上明显地使我受到感触,从而使我能在更深的层次加以理解。
* 心灵认识: 在这一整体认识中,一切都相互协调,相互吻合;印象、想法、感觉。对于认识者来说一个整体的形象就这样形成了。
1.4 妨碍自我认识的因素(159)
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没有学会用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观察自己并从中有所得益。
缺乏指导和榜样
与不愉快的感觉相联系的"自我认识"
评 价
僵硬的自我形象:本我
取悦别人作为一种程式
好人-作为角色
对自己施加极强的控制力
我知道自己的一切的固定思想
认识自己的其他障碍......
1.5 哪些内心态度支持认识?(167)
目标在于:你有朝一日能做到即使是面对自己的阴暗面,也能轻松自如而又幽默地观察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 我要从各个方面认识自己:培养决心
* 我什么都可以做:你只有允许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做才能全面地去观察自己,你才能了解你到底是谁。
* 我再也不对自己作出评价:要求你从自我评价的习惯做法中走出来,并开始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添枝加叶,不避而不谈。你决不一直气愤,你也很少排斥气愤。当你允许自己气愤时,你的心态就极有可能很快改变。
* 不管我从自己那儿认识到什么,我还是保持开放:
* 所有部分的价值是相同的, 关键是我认识到它们:
* 幽 默:这一态度使你能够嘲笑自己身上的某些部分,而不是把一切看得这么认真。如果你不再对自己的所谓好品质、好行为或好成绩作出自我评价,而只是对自己参与表示支持,那么,观察自己就更为容易,如果你对自己很可能是吹嘘起来的自我评价("我是最伟大的", "我是最美丽的")加以追问, 并把它引回到正常的尺度,这将会非常有益,否则你会遇到太多的障碍,或者你会感到如此痛苦,以至于不愿意再观察和感受下去。
2. 学会接受自己(176)
2.1 容忍和接受的区别(179)
容忍是一种被动行为。
接受要高于容忍一个层次。对于接受,人们必须主动地说"是",并对想要说"是"的事物进行研究,以便能对它加以接受。
2.2 接受是每个所期待的改变的基础(180)
*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不管你经历了什么,你什么都可以做,你的价值永远不会遭到危机。
* 关键是,你要为自己创造自我价值,你要为自己找出,你想要如何作为,你想要经历什么;然后要允许转变自己,因为你愿意这样,不要因为别人想要你有所不同而改变自己。
* 有些东西承认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比较难,就看你至今为止把它隐藏得有多深,或者你对它的评价有多糟糕。
* 不管对自己是这样还是那样,你再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自我承认过程就完成了。
* 例如:
这么贪婪感觉怎么样?(狭窄。)
当我贪婪的时候,我想些什么?(我得到的肯定不够。)
我从哪里知道这种行为方式?(从父亲那儿。)
我一直这么贪婪吗?(不,只有在我感到总是吃亏时。)
我为自己的贪婪付出哪些代价?(我一直为自己着想,用所有东西来塞饱自己。)
我从这种举止行为中得到什么好处?(我总是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并为此变得非常积极。)
我对"贪婪"有什么评价?(我觉得很糟、很不近人情,我就像动物一样。)
我心里是否有着一种自己无法解释、无法满足的饥渴?
3. 与自己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关系(189)——意识上/身体上
3.1 什么是与自己的关系?
3.2 打开与自己有意识的关系的大门(193)
* 培养对自己的兴趣:你的人生如何度过取决于你自己。你有自由和能力来实现对你重要的事情。
* 向自己开放自己:宁可多说一遍"我不知道",而不说不对的东西。
3.3 发展与自己的关系(205)
* 我了解自己身上有哪些偏爱和嗜好?
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什么令我中意,什么令我不中意?
我心里发生了什么?
我有多少活力?
找出你与自己有着何种关系-而不对自己加以评价,加以比较,等等。
* 关系的工具:你需要哪些帮助。如果为此你需要一个人,那么要想到他只能教给你他自己所掌握的。要警惕啊!
* 与自己交往的死胡同:
常常使自己负担过重
认为你已经知道自己的一切
想要一直过得好
常常评价自己
常常对自己不耐烦
常常给自己压力,比如为了迅速成长
3.4 加深与自己身体的关系(215)
* 因为你身体的每个障碍影响到你的感受、灵敏和活力,所以你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你怎样经历生活,你从自己以及外界世界领悟了多少。
* 从你的外表你可以看出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短期的以及长期的。
* 步骤
第一步;注意并听从你的身体。
第二步:你的身体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第三步:你身体内部如何?
第四步:你的身体需要什么?
第五步:迄今为止你为你的身体做了些什么?
第六步:你愿意为自己的身体做些什么?
3.5 在别人身上认识自己(225)
* 也许,你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愤怒,可是你还不能成功地向别人表示你喜欢他。
* 因为往往在自己身上你能够接受什么, 在别人身上你也就能接受什么, 而你在自己身上拒绝什么, 你在别人身上也就拒绝什么。
* 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
* 学会争论,但不要拒绝别人。
* 留在那儿,即使你对别人很生气或对他很失留在自己那儿。
4. 重新找回你原来的目标(228)
* 你要再三牢记你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错。然后你需要自己作出决定,去经历它们。
* 这里再把最重要的学习目标简要地归纳如下:
我知道我值得爱。
我知道,我既不理应得到这种评价,也不能否认我的价值。
我对自己开放,可以从自己身上感受即认识一切
我愿意在自己的所有方面接受自己。
我给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我让自己经历并表达我心里的东西以及对我重要的东西-允许自己为人所见。
我与自己融为一体。
我和自己有着联系。
我把自己视为人生的作者。
我怎么样对我很重要。
我把自己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理解。
我总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方向。
我对自己绝对地赞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