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买原厂货,一定傻么?难说
2010-07-01
先定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好书,而且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爱玩闪光灯的选手,必读。
估计这本书没有被多数大陆的摄影师看到,要不然,他们出工的时候就不会带那么沉的灯了。很多人拍任务的时候,还是用大型的交流电影室灯或者大型电池外拍灯,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不熟悉机顶灯的用法,其二就是为了唬人了,鉴于发展现状,很多杂志编辑和被拍对象,倾向于看到摄影师使用巨大而复杂的设备,大的就是牛的,这是很多人的通常惯有的概念。为了满足这批人,有的摄影师就不得不携带大型灯光,有些还得随身带个苹果机,玩个联线拍摄,好让编辑觉得自己够拽够洋气,哎。
编辑就是编辑,就不要亲自插入摄影师自己活里去了,交代了任务,等着片儿就得了,多好。
其实麦克纳利在书中已经给出了很好的例子,绝大多数采访拍摄场合,机顶灯足以胜任。的确,大型灯比机顶灯亮度高,可用的柔光罩也要大,但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积重量会限制布光的灵活性。像乔这种主要从事环境人像拍摄,绝大多数场合都是需要使用自然和人工混合光,对光强要求并不高,按照我的经验,一般用到指数十几个点就差不多了,极少需要用全光,而光源的数量却是非常要紧。机顶灯往往可以放置在大型灯无法安置的地方,小体积有绝对优势,重量上就占更大的便利了。
用机顶灯,就可以用更轻的支架,更轻的柔光设备,需要携带的器材总量简直少太多。
嘿嘿,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应该对乔所用的sb900垂涎已久了吧。要知道,对于麦克纳利来说,这几个灯完全不是问题,美国人付钱很豪爽,买一二十个顶级sb灯都不在话下。不过对有经验的选手来说,TL之类的测光功能是基本摆设,我完全支持手动输出更靠谱。那些功能,只在新闻领域有用。杂志摄影师,花上几小时拍定制照片,最好别用自动。
离机闪光的时候,要体现布光意图,而并不仅仅是“照亮”你的目标那么简单。每个光源的控制,亮度,颜色,软硬,最好都是亲自控制。
对多新手吖,难以避免的现象,用器材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炫耀,而不是干活,所以,买最顶级最贵的东西,所获心理满足感会远大于图片质量。所以在器材城,常常会见到有人问,“这个灯是最高级的么?好,就买这个”
对于商业摄影来说,只要能手动控制闪光输出就足以,体积小,多方向转动和稳定性才是需要考虑的。
所以,只需要花原厂货十分之一的价钱买兼容货即可,反正这个玩意儿是耗材,总是要坏的。
在麦大侠的那年月,他之所以要用原厂灯,那也是必然的,其一是不差钱,其二是原厂灯才有无线控制的功能。而时光运转,哈哈,当今市场上,只消一百块就能买到兼容的无线引闪器了,这样,花十分之一的钱就可以达到麦大侠拥有器材的差不多功能了,除了,嘿,不能遥控输出功率外。国产无线引闪器这个玩意儿,可是个极好的发明,不晓得在美国是哪年普及开的,反正,这个比原厂灯的内部通讯好用,起码长波通信优势大,不必每个灯互见也行。我估计他现在恐怕也会开始用无线引闪器了。
麦大侠很厚道,好多关键技巧都说的非常清晰,很容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