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讲述女孩子之间友情的影视作品或者小说,并不少见。国产的言情小说里就有《七月与安生》,《左耳》,如果把《小时代》也算上的话,就足以看出,大家其实都很想写明白或者拍出来女孩子之间很复杂的感情。有时候可能和生理原因有关(因为我不了解男孩子之间的感情,所以我只能猜测),女孩和女孩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纯粹,嫉妒就是嫉妒,讨厌就是讨厌,或者喜欢就是喜欢,支持就是支持。大部分时候,是很多种情感交织的。
而大部分影视作品或者言情小说讲述这种复杂情感,都很简单粗暴。为男人或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开启一场撕胯大战,互扇耳光互揭老底叫嚣不断,然后到结局时候莫名其妙和好如初相拥痛哭。看起来很像是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孩子找不到其他朋友所以只好又回到老朋友身边的故事。尽管我承认,女孩的情绪难免比男孩要波动大,但是也并不是毫无逻辑地就开始歇斯底里尖叫痛哭,也不会毫无缘由在剧终前急急忙忙消除一切芥蒂然后开始歌颂友情,真的没有那么突兀,好吗?
即使莉拉明明支持莱农,即使莱农明明关心莉拉,但这个故事写出来,还是不像一对姐妹花互相扶持着走完坎坷一生的故事。莉拉会嫉妒莱农成为了人群的焦点而自己没有任何人注意,而莱农也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对莉拉的羡慕和嫉妒。即便莉拉简直要被怀疑是玛丽苏一样的获得了周边所有男孩的青睐,成为了年轻的阔太太,拥有了富裕的生活,但她还是抑制不住地在发现自己因为放弃学习而离莱农的世界越来越远时,对莱农冷嘲热讽出言伤人。即使莱农成为了家族里唯一一个大学生,走向了一条明显更宽敞的道路,但在她心里,自己仍然比不上莉拉。莱农总是不自觉地想,如果莉拉拥有了自己所拥有的幸运,大概会远比自己做的要好。而与此同时,她也很清楚自己没有莉拉那份热烈,无法像莉拉一样抛开所有的顾忌去和尼诺在一起。
莱农当然是嫉妒莉拉的,就像我们也会隐隐嫉妒身边那个天才的女友一样。所以即便莉拉才是故事的绝对女主角,但作者选择了莱农的角度作为第一人称,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莱农,都会对莱农的心理产生共鸣。是嫉妒的,但不能说是不爱的。毕竟莱农总摆脱不了那种离开了莉拉,仿佛没有什么事情会发生的感觉。
豆瓣很多评论把这本小说归类为“女性主义”,说的是这本小说极其扎实地说明了女孩子不该那么早结婚和放弃上学的故事。我倒并不反对这种观点。而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线也是学习,莱农依靠学习走出了那不勒斯,而莉拉也是因为学习和尼诺相爱,并在第二部的结局和恩佐一起学习而为第二部留下了一个相对光明一些的结局。我承认这本书的的确确在这点上对女孩子有启发作用,那就是学习阅读等等是真的不该轻易被放弃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让人获取安全感的。
而第二部中莉拉和莱农喜欢上同一个男孩子的情节,虽说有那么一丢丢套路感,但不是不能理解。至于莉拉被周遭所有的男孩子喜欢这件事情,该怎么说呢,如果作者没有故意在强调莉拉的魅力,也还是可以容忍的,并不是那么玛丽苏。而这部小说更贴近真实的,其实也是莱农知道尼诺和莉拉在一起之后的反应,这要是放在国产言情里,必然是一场撕逼,或者是圣母光环下的默默祝福。在这一部分里,对于莱农矛盾的心理描写,实在是很妙。有恼怒跟故意的小破坏,但其实还是不希望两人的恋情被撞破,还是理解了两人的感情,也帮助了两人。这才是现实生活里,像莱农一样的我们,会做出来的事情吧。
只是有那么一点遗憾,全书中唯一一个有担当的男孩子,是着墨不多的恩佐,沉默寡言的恩佐。有预感下一部中,尼诺和莱农是要发生点什么故事的,希望能不是俗套的两女一男的三角故事。也希望恩佐即使不太可能和莉拉在一起,但也有个好结局,人设不要崩。(但我估计一定是会崩塌的,这本书里的男性角色比起第一部的人设,几乎都崩塌了。)
这本书值得一看的,正是这些女性的心理描写,很精准,女孩子们总是能在莱农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