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都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除了玩,我似乎没什么可以坚持得下来的事情。这么多年,一直挣扎着想要成为一个坚定的人,但,收效甚微。
想减肥!
——跑了两天步。
想学画画!
——买了本书,翻了一次。
想学英语!
——搞了两周晨读。
……
在我仔细回忆后,我发现我坚持最长时间的事是——练字(玩手机打游戏之类的不算)。
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周交三篇字帖,那时候我不知道为何,居然认真练字,后来字写得还不错,得到不少夸赞和机会(写黑板报也算吧),练字带来的好结果刺激我初中又自发练字,断了一段时间后,高中由于学文科,几乎每个老师都强调字的重要性,于是我每天吃完中午饭回来又练字,高中也练了小两年吧。
练字是我难得坚持那么久的一个好事。
那时候我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明确信念:字写得好对高考有帮助,还能增加形象分,所以我必须练字。
第二,制定计划: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回来,花十五分钟练一篇字。
第三,提醒自己:贴一张便利贴在桌子上,以防忘记;吃饭前把字帖放到桌子上。
第四,开始行动:即练字。
就这样简单又轻松地培养了“练字”习惯。
我这么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为什么能够坚持练字呢?根据《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我分析了我为什么能养成练字这个习惯,以求更多良好习惯的开展和坚持。
首先,练字非常轻松。我每天只花十五分钟,照着练就可以了。
在书中P9页作者定义了习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即保持行动自动地持续进行。
练字作为一个行为习惯,大约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养成。
其次,我设置了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中午吃完饭、教室),所以慢慢就记得这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事了。
再者,一次只设立一个习惯,会让我专注于培养这个习惯,即聚焦。
再来看看我想培养的另一个习惯——学英语。
当时我计划着每天都要花时间学英语,于是我的计划如下:
早上晨读一小时;课间背单词;每天听半小时听力;每周做一套六级卷子。
在读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后,我发现这犯了培养习惯的大忌讳——行动规则太复杂!导致我记不住所有的计划,经常忘记,最后干脆自暴自弃放弃了。在习惯培养的“反抗期”我设置了太多又很复杂的计划规则,所以非常容易失败!
坚持并不那么复杂,只要掌握好的方法,一步步跟着做,就非常简单了。
来看我总结的步骤:
一、反抗期(第1-7天):很想放弃,失败率42%
(1)可能的症状:
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计划内容太勉强,导致中途放弃;
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2)如何做:撑下去,每天持续行动。
(3)具体对策:
1.以“婴儿学步”开始:
不要大规模地进行改变,从小着手;
门槛不定太高,要设定容易执行的目标。
2.简单记录:
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掌握事实;
每天记录;
不必要做太复杂的表格。
(4)原则:
1.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
2.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3.不要太在意结果。
二、不稳定期(第8-21天):容易被影响,失败率40%
(1)可能的症状:
在已安排好的时间内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废计划;
因为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
因为天气或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
(2)如何做:建立持续机制
(3)具体对策:
1.模式化: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重点: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即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响的时间或者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等无用时间。
2.设定例外规则: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
重点:考虑例外状态,再针对性地考虑应对方法(婴儿学步、替换、设定特别日子等)。
3.设定持续开关(不同习惯不同开关)
-
关键技能:沟通小白如何有效影响他人?
2017-04-14
面对别人的缺点,我们有时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本意是为了帮助别人改正,但有可能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结果既没有准确传达出自己的好意,还影响了关系。
我以前是个直白的人,有什么就直接说,但我发现这样不管用,对方还老躲着我,我很奇怪:我没有选择公开场合,而是私底下说的,为什么还要避开我?因而常常觉得气愤和委屈,觉得对方“不识好人心”。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实际上,即使我们想要维护对方的面子,但往往仍然会伤害别人。
通常,我们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先是回忆对方的行为,再判断对错,分析错误,最后说出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做法。
这种做法带有批评的意味,无形中拉高了自己,碰上傲气或者叛逆的人,就会激起他的对抗心理:“你很了不起吗?凭什么教训我?你有什么资格来评判?”于是就会影响双方关系,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莫名疏远了你。
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讲故事!
沟通的目的是传递想法,影响他人。沟通失败基本上是说对方不理解或者不支持你的想法。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沟通技巧,不就是希望提高影响力吗?
在《故事思维》一书中,作者对“影响力”有这么一说:“影响力的魅力并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说以及我们是谁……影响力由别人对你和你的目的的感受决定。”
而讲故事具有影响他人的魔力——好故事就像将你想传达的事物制作成纪录片,展示给听众,这样他们能感同身受。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直抵最有心机、最强硬、最具敌对心理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触动并且影响他们。
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好声音”被戏称为“中国好故事”:为了得到留下来的机会,选手们要讲为了音乐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他们或真或假的悲惨故事打动了导师和观众:他们都这么可怜了,为什么不帮帮他们呢?
想想看,比起说教,人们是不是更喜欢听故事?比起严谨的数据分析,人们是不是更喜欢听故事?
讲故事绝对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沟通技巧之一,用途也很广泛,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中甚至在政治中,都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影响他人,解决问题。
一、最需掌握的六种故事。
故事类型那么多,其实最基本的只有六个。在《故事思维》中,作者建议掌握6种能有效提升影响力的故事:
1.“我是谁”——我们不让人们了解我们是谁,他们怎么会信任我们并且受到我们的影响呢?“我是谁”的故事通过正面反驳而打破任何负面评论,并且能够巧妙地把这个故事融入你所需要讲的下一类故事中。
2.“为什么我会在这里”——不及早向人们做出可信的解释,哪怕你心怀善意,他们也会猜测你的意图,心生警觉。
3.“愿景”——人们接下来最想听到的是,你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4.“教学”——如果人们只明白你让他们做的是什么,而不了解为什么你要让他们那样做,他的表现永远不会让你满意。
5.“行动价值”——要想有效影响别人的观念和想法,从而改变他们的行动,我们就要讲述在生活中体现价值观的故事。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当你面对群体讲话时,总会有人质疑你,而且他们使用的方式通常是隐蔽的,讲个类似于“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不仅可以打消听众的疑虑,还可以避免正面冲突。
二、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1.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在人们相信你的故事基础上,才有打动人们的后文。
2.注重使用身体语言:口头语言只能起到15%的作用,观众会从我们的表情、语气、姿势、手势、眼神等等细节读取其他信息,我们最好尽可能优化想发送出去的信息,多多练习。
以下细节可以多加练习:
①使用合适的语气。语气是口头讲述中最重要的因素,先调整好情绪再改善语气。
②用手势作画,在观众脑海中创造出形象,帮助你阐释故事的意义。
③用表情传达情感。你可以提前将自己讲故事时的样子录下来,回放的时候关掉声音,观看自己的面部表情,对比画面中显示的不足,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④善用身体语言。站的远近、身体倾斜程度、姿态的放松还是紧张,根据所讲的故事情节来调整。
⑤讲述细节。凡是一切以故事情节为重,不及细节,都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
⑥偶尔沉默。合理的节奏和适时的停顿可以让故事意味深长。停顿是给听众回味的余地,让他们参与进来。
三、给讲故事者的建议。
1.对听众保持尊重。
2.不要让听众觉得无聊。故事太长或者故事不集中都会让听众厌烦。
《故事思维》里给出了三种避免无聊的策略。
策略一:讲具体的东西。
具体的细节比假设性的问题更有意思。
策略二:停止再讲下去。
当观众已经厌烦时,可以及时打住,审视一下当时的情况。
策略三:把难题抛给观众。
直接问观众是否感觉厌烦及厌烦的原因(问的时候不要带有不满的情绪),如果观众表明他们想听的东西,就调整故事内容,加入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要想让故事对听众产生长久的影响,需要观众的互动。
四、如何寻找故事?
《故事思维》给了7种寻找故事的方法,我简化成了三类。
1.寻找模板:有些故事我们可以多次使用,比如“我是谁”的故事,人生中的荣誉时刻的意义。
2.寻找结果:回忆过去通过努力得来的特别好或者特别坏的结果,分享你的启发或者经验教训。
3.寻找有效可有资源:听到过的故事、询问别人的故事、从书中或者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故事等。
《故事思维》是一本基础的讲故事入门书,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在怎样的情境下运用讲故事来沟通,想要学习讲故事的技能的人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