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社会人吗?
2015-02-16
地震后的捐款、毒药、毒奶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家的良知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议论,众说纷纭。没有一种体制去制约这些见利忘义的企业,是社会的悲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好像忽略了对企业家的“思想教育”这么一回事儿。君不见,那些靠毒奶发了财的人是有名又有利,至今都还在露着大脸,说着大话。反倒是官员们替他们尝毒奶,替他们拍胸脯从今以后的奶不再有毒!作为普通小百姓的我等,该相信谁?能相信谁?
企业的原始目的当然是要赚钱,就像一个自然人要吃饭穿衣要生存一样的道理。即使是为了吃饱穿暖,自然人也要环顾四周,思考跟周围的关系,原始人都离不开与同伴、部落而单独生存,也就是说“自然人”只有变成“社会人”才能生存。企业也一样,离不开社会这个生存环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生俱来,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员工、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有机联系,互相依赖,互为生存。作为有机体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罔顾别的器官和整体而过分地扩张发展,否则就会像恶性肿瘤一样,毁了相辅相成的其它器官和赖以生存整体,最终也会毁了自己。
这是伟大的彼得·德鲁克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来的观点。
尽管彼得·德鲁克被尊称为“管理大师”,但商学院或是管理学院里却很少读他的书,应为他的理论不“实用”。MBA的课程是一些“实用”的工具,“实用”得如同手电筒,教会学生如何埋头检地上的钱;彼得-德鲁克的理论像高瞻远瞩的灯塔,照得很远,却没法帮助急功近利的人们。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经济单位;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不是雇主借以挣钱的机器。企业的目的存在于外部,存在于社会责任之中;利润是企业能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结果,而且只是检验企业有无效能、有无存在价值以及能否存在下去的一个衡量指标。
每次重读读彼得·德鲁克的书,总是有种“抬头看见北斗星”的感觉。其实他的书就是“红宝书”,每个读过他的书的人都知道“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把他视为圣贤的企业家一定不会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会做出只为企业的利益而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做企业的原始目的本来就是想杀人越货、打家劫舍,那彼得·德鲁克的理论就一定不受欢迎,应为那是一面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