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与 思
2009-12-21
林老师的《论经济学方法》说做人和做学问的共同点就在于“学与思”。这一本书在教给我了一些经济学方法的同时,再次给我上了一堂做人的课。他强调自己“授人以渔”,那么我就不能只得到“鱼”而已。
关于经济学理论
读一本经济学的教材,并不是就能学到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教材中讲得大多是理论,而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一套简单逻辑体系,且都不是真理本身。对于一个现象,经常会有好几个似乎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却又相互矛盾的理论存在。学经济学,要面对的除了现有理论外,还要面对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的情况。取舍和创新才能让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关于经济学的本体
不管在什么社会里,人都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是一个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在他可作的选择中,总会选择他认为是最好的选择。林老师认为“理性”是经济学的本体。这个定义有非常严密的限定,首先是“做决策时”这一特定的时点上,然后“可作的选择中”这一客观局限中,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一主观局限。理性是相同的,但每个决策者面对的约束条件,选择范围以及机会成本都是不同的。或许这就决定了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关于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工具,不是目的。虽然林老师有这样的言语,可是他是在对经济学的掌握到了一定高度以后作出的对数学这个工具的评价。作为还没有跨进经济学大门的人来说,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工具,才会比较容易被一流的经济学刊物所接受。另外,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经验实证的一个主要方法,也必须掌握。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或者计量模型或许有一些难度,但是,讲现象背后的逻辑理清楚却很简单。所以在掌握数学和计量工具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理论逻辑的清除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不断交替转换,才能真正的把经济学理论从“知道”,变为“悟道”,才有可能有实际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正如林老师所言,理论的提出时一个从“渐修”到“顿悟”,从“顿悟”再到“渐修”的过程。也正如林老师所言,做人的过程也不过如此。我正在渐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