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2010-11-30
若干年前,第一份工作 ,是做电话销售。每天跟不同的中小企业主打交道。久了,通过电话那头的声音,语句,态度,也能判断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规模大小或者接电话的人的职务高低。
那些接到推销电话,仍能客客气气,有礼貌的接听,多半是经营状况不错,或者发展的比较好的老板;而那些恶声恶气的,通常是小职员,至于那些强行要求打折,额外要求促销的,之前答应的好好然后又不办款的,往往是些规模比较小,发展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小老板。
这样的判断,几乎是十猜九中。
闲下来想想,其中的因果,也不无道理。一叶而知秋,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也能映射出他日常的行为品性来。
一个对于推销人员仍然很客气的人,自然对于朋友或者客户,更加的有礼貌,这样的人,人缘自然不差,生意机会或者发展,自然也会多。
对于推销的产品,即使不了解,也有兴趣听听看,或者要个资料的人,自然对于新鲜事物,保持热情,那么对于新的市场,新的机会,自然也比别人嗅觉灵敏的多(遇见的客户里,温州人这样的特质特别的明显)。
那些听到推销不待了解就拒绝的人,大多相对比较保守,这样虽然安全,但错过的机会也多,比同行的发展,也会缓慢一些。
至于那些即使2000多块的产品,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也爱反复讨价还价的,或者索要回扣的,自然做生意的时候,也会对于供货商或者同行,斤斤计较些,久了,这样的人也不太招人待见。同样道理 ,对于2k块的小产品,签了合同也会毁约的,平日里应该对于承诺也不看重,信誉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这样的人,做生意,必然也不会常久 。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所以,往往越是位高的人,反而往往越亲切,越是发展的好的企业,也往往更会考虑周围人的利益,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然而今天的中国,太多的人,企业甚至权利机关,都失去了道德的底线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多希望坂本光司的这些故事,也能被这些中小企业主看到。
ps:尽信书不如无书,企业的永续经营,除了理念,还有许多的策略。不是光善良与具有道德,就可以存活于世间,就可以永续经营。所以这只能叫永续经营之魂,但不是永续经营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