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冯唐读《小通鉴》——第一个故事
2013-12-18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资治通鉴》作为历来史家推崇的巨作。毛泽东读过17遍的惶惶巨作。其价值可见一般。而冯唐年少有为,不足30岁就成为麦肯锡合伙人,又有商场实战的经验;他的一家之言读来相比有趣。
第一个故事,大多数人读读也就是是觉得齐威王是个明君而已。而冯唐则内在的读出背后的逻辑,方法论。及不同的侧面多个角度。
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看问题:对齐威王而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评价一个人:看实际的功绩,而不是评论。特别是身边人,在中国,人情复杂,被贿赂是很正常的事。他看的是审计;而想看清审计就要找好人,这个人要有脑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能不被贿赂(怎么才能不被贿赂?高薪:工资高,自然对钱欲望相对小;纪律强,知道自己不遵守纪律的代价,自然不该轻易过雷区。)而在事后,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手起刀落,该惩罚惩罚,该奖赏奖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杀一儆百。)对审计员而言,如何审计好?首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看清楚虚假账目;其次情商要高,能够在分总错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并懂得装傻,以免被陷害;最后品德要有保障(当然,这个跟君主圣明也有关系)。对当地二把手(冯先生这个词真精准!),除了品德就是业绩。要明白自己跟了一个什么样的总裁。跟着精明又有事业心的总裁,那你就别混了。该好好干活,好好干活,哪怕曾经是昏君,那昏君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方法论,背后的逻辑:做事情要用正确的方法。比如本篇,要想查清楚,就要找事实,而找事实的武器就是审计。而居庙堂之高,就要懂得用人,用钱(钻石)使他归心,用纪律(刀子)使他害怕。特别是这个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如此扁平。纪律保障下,开开微博私信,还怕贿赂么?关键是体制的建立,而且总的管理者要脑子清晰,读书多见识广,并且掌握判断事情的尺,然后具有执行力。
读书,要多思考,向冯唐一样,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看问题,并用方法论找清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