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马斯克——脱去锁链的普罗米修斯
2015-12-27
知乎专栏原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gulingsnx/20446247
近期刚读完钢铁侠伊隆·马斯克的畅销传记《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伊隆可能是地球上对自己所做事业最具热情和执行力的人之一,读他的故事多少也是对自己懒惰的一个刺激和学习。在这里主要把传记的精彩内容节选摘录一下,尤其是一些平常报道不容易读到的故事,穿插一些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伊隆的人生目标
了解伊隆这个人,明白他为什么去这样做,是什么驱动他前行,或许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的根本人生目标是什么。
伊隆的关怀是全人类,他的人生目标是“在自己死去的时候能够想着人类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可持续的能源, 同时能够殖民其他的星球,来避免人类灭绝的最坏可能”。这个可能听起来很像科幻小说人物的终极目标,但对于伊隆来说,这个不是科幻,而且他也一步步的努力和证明给世界自己并不是空谈的幻想家。
传记里写道,“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硅谷不再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创造新的产业,而是满足于取悦用户去拿好赚的钱和推广简单的应用和广告。我们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在琢磨如何让用户点击广告。硅谷变得像好莱坞一样俗不可耐。消费者也变得内向和沉迷于虚拟的世界” 硅谷著名的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也一度批评硅谷在创新的裹足不前: “我们想要的是会飞的汽车,可是得来的却是140个字符(指twitter)”
伊隆是硅谷的异类和强心针。同样最初在硅谷发家成名,把伊隆和其他大多数硅谷的创业者区分开来的可能就是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伊隆曾说过,“也许是因为有太多人来去做互联网,金融,和法律,导致了我们至今还没有太多的创新。” 伊隆做的不是让你在网上分享自己孩子的照片,他要做的是保护人类免于自己或外界可能带来的毁灭性的的灾难(如能源枯竭,星球碰撞)。著名的软件工程师爱德华(Edward Jung)评价伊隆本人是“一个能证明硅谷实现重新自我救赎的希望--而不是仅仅追求快速的上市和渐进的产品迭代”。
祖父的影响
传记里写道,伊隆的祖父Joshua Norman Haldeman是一个非常独特和出众的人,他给伊隆树立了一个特别的榜样。他的祖父非常喜欢新的事物和冒险,在工作之余还学会开飞机,并买了自己的一架小飞机。自此,他的祖父经常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开着那架单引擎飞机去南非各处的景点去探险。伊隆祖父母的探险精神也是在那个时代罕见的,1954年他们从南非出发飞行3万英里到澳大利亚然后返回,被当时的新闻报道是首次私人驾驶单引擎飞机实现非洲到澳大利亚旅行的记录。
伊隆也坦诚,自己对待冒险的无尽追求和风险的极大承受力,很大程度继承于自己的祖父:”我的祖母曾告诉我,他们曾几次差点在航行中丧生。他们那个时代的飞行,几乎没有任何仪器辅助,没有无线电和航空图,只有地图,而且一些还并不准确。我的祖父有一种追求冒险和探索疯狂事物的热切。“
伊隆的童年
学心理学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理解一个人成年的发展和心智成长,和他的童年密切相关,那伊隆的童年是如何的呢?1984年,公众第一次知道了伊隆。南非杂志PC and Office Technology发布了少年伊隆设计的一款简单游戏的167行源代码。游戏任务是摧毁外星人携带氢弹和激光的飞船。(感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在这里玩到一位伊隆粉丝根据源代码帮这款游戏制作的网页版 https://blastar-1984.appspot.com/)
伊隆可能从小时候起,就把人类的命运当成某种个人的使命。伊隆曾自嘲 "也许是小时读了太多的漫画,在漫画里的人物都是竭力去保卫地球。对我来说,一个人需要试着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因为反过来完全讲不通。”
传记里写道“14岁的伊隆,曾有过一度对自己存在意义的极度困惑。像很多聪明的年轻人一样,伊隆去翻阅了很多宗教和哲学的书籍。最后的结果是,他在探索之后差不多又回到了自己开始的原点,回到一部最影响他生命的科幻作品——Douglas 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传记里继续写道成年的伊隆谈这本书和其作者对他的影响:“Douglas Adams提出所谓最难的事情就是发现提问的问题,一旦你发现了问题,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提高全人类的觉知(human consciousness)程度来发现去问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唯一合理的事情就是尽全力来提高全人类整体的觉醒程度(greater collective enlightenment)”
少年的伊隆也酷爱读书,曾经一度把学校和社区图书 的书都读完了,后来不得不开始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伊隆有着近乎照相机的记忆,读过的百科全书里的数据和内容,他能随口拈来。有一次吃饭, 伊隆的妹妹Tosca突然好奇地球和月亮的距离,伊隆立刻说出了答案,而且还具体说出了月亮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和地球的距离。Tosca也因此有点小小的嫉妒和生气,以后在家里有人问什么问题,她都会指着伊隆说:”去问天才男孩吧,他什么都知道“。
伊隆的少年天才并没有帮助他在学校交到太多的朋友,他喜欢不留面子的指出其他人的问题和错误,这个没少受坏孩子的欺负,这类经验是很多包括Paul Graham在内的很多极客小时候都有的共同经历。
校园的天才,情场的终结者
传记写道,伊隆在大学里就展示了自己是一个永不歇止充满野心的极客。有一次,伊隆和女友Justine同时选了一门心理学的课程, Justine拿到97,伊隆拿到98,伊隆回头去找那位教授,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该被扣那2分,说服教授重新给了自己100。
伊隆在大学的好友Farooq在传记中谈到他在大学的与众不同,“在我们那个圈子里基本都是最出色的学生,但是伊隆的表现远远在正态曲线之外。一旦伊隆认准了某件事情,他会发展出跟别人完全不同量级的兴趣。这是伊隆和其他人类群体的根本区别”
还有一个传记里的小花絮值得一提,伊隆在大学并不很爱去上课,有一位香港的室友,伊隆提到这位同学,觉得他是“近乎宗教性的去参加每一节课”,不过这个对他却是很好的帮助,因为自己经常翘了很多的课。(反思我自己读书时可能就是类似那个香港同学那样,一节课也不能落下,比懒着去上课的同学要强,但是比伊隆这类会选择和更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习的神还是差了数量级)
伊隆在大学的女友Justine还提到伊隆追求她的经过:“伊隆会一直给我打电话。你知道那就是伊隆,因为只有他会打个不停。他从来不会接受'不'作为答案。我真的觉得他是终结者的化身。他一旦盯上某件事情并且认为这应当是我的,就不会停止。”
此外,大学时的伊隆也和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一度沉迷电子游戏。伊隆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他坦白自己真心喜欢电子游戏,也短暂考虑毕业后过去电子游戏业发展,不过他觉得自己即使作出了最出色的电子游戏,对这个世界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和作用。他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变革,所以他没有办法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职业,也就放弃了。
初入江湖,Zip2到Paypal
1995年, 伊隆和自己的弟弟Kimbal建立他们的第一个项目Global Link Network(后来的Zip2)。这个类似谷歌地图和Yelp的结合在那个时代还一时难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伊隆主要负责网站的技术和编程,Kimbal则是一个出色的销售天才。一步步Zip2从最初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可用的产品。并且发展了很多商业客户。1999年,Zip2被康柏以3.07亿美金收购,伊隆也从中获得2千2百万美金的收入。
传记写道,此时的伊隆,就好比自己熟悉的游戏人物一样,完成了一次升级,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互联网百万大亨。他此时想的是寻找下一个有着大量现金却缺乏效率可以被互联网颠覆的产业。伊隆回想起来年轻时在一家银行的实习经验,他在那个实习的最大心得是很多银行家都是又富又笨,这一次,他盯上银行业。
伊隆把出售Zip2所得的收益中的一千四八百万都投给了新公司http://X.com,把除去税之后的四百万左右留个自己做个人所用。这在当时也是震惊了很多硅谷的创业者。一般的创业者都是希望能先证明自已成功一次,把自己得来的千百万美金存好,然后用自己的经历还来招徕投资人注资你的下一个企业。像伊隆这样愿意把自己的大笔身家砸下去的很少,同样的经历在伊隆投资Tesla和SpaceX时同样再次出现。
伊隆在http://X.com也开始了他标志性的行事风格——敢于进入一个极度复杂的行业领域同时能让自己从0开始掌握这个领域所有细节。很快,http://X.com引来了他们的最具实力的竞争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创办的Confinity。Confinity推出Paypal服务和http://X.com开始直接的竞争。经过一系列的较量和交锋,最终两家决定停止交锋握手言和。当时的Paypal具有最热的支付手段,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支持他们继续运作和对新用户的补贴;http://X.com却有着足够的现金和更复杂的电子银行产品。两家的合作成了自然合理的选择,伊隆也成为了合并后公司的最大股东。
传记里写道,合并不久后的公司又出现了很大的风险和危机,两个曾经敌对公司的员工虽然坐在了一个办公室,却很难合得来。最大的争执在于系统的基础架构:Levchin领导的Confinity团队希望使用开源的软件如Linux, 而Musk希望使用微软的软件来保证团队的产出足够高,这引爆了工程师内部近乎宗教战争的对抗,毕竟对大多数工程师来说微软像一个过气的恶霸帝国,而Linux是真正的现代软件。合并后的两个月,Confinitiy的彼得泰尔辞职离开,Levchin因为对系统架构的不满也威胁着要退出,只有伊隆勉力支撑这个破碎的公司。
此时http://X.com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系统技术问题,他们的系统已经无法支持应对爆炸性增长的用户,和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公司内部怀疑伊隆领导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原来http://X.com的一个小部分人开始了密谋,他们趁着伊隆新婚度假期间建议董事会撤去伊隆的CEO, 把离职的彼得泰尔召回,董事会采纳了这一建议。
彼得泰尔回归,把公司名称http://X.com改回了如今的Paypal,伊隆在公司的影响力里急速下降。不过伊隆显示了极度的克制,他并没有为此展开复仇,而是继续担任公司的监督人,同时作为最大的股东继续投资Paypal。2002年eBay投资15亿美元收购Paypal, 伊隆在此收获了1.8亿税后美金的收入。这成为了他下一步投资Tesla, SpaceX和SolarCity的资本。
传记写道,回顾这一段经历,很多当时Paypal的同事都认同伊隆作为Paypal最大的股东,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招揽最好的人才,创立公司最成功的商业方案,帮助公司从60人成长到700人。但很多人也认为此时的伊隆还不是CEO的材料,如果他在多担任6个月的CEO可能会把公司带入死路。至少毋庸置疑的是,伊隆有与生俱来的在互联网消费应用上对人和科技趋势的解读——当很多人还没搞清互联网能给普通大众带来什么的时候,伊隆已经预见了很多科技的应用:目录网站,地图,垂直市场,而当人们熟悉了Amazon和eBay的网络消费时,他又进一步跳跃到到互联网银行业务。
三位一体,SpaceX+Tesla+SolarCity
通过在Paypal收获的更大一笔财富,伊隆到洛杉矶去探索航空业的未来,后来创办了SpaceX,进而又有了Tesla和SolarCity。伊隆在这三家公司的事迹,新闻报道材料相对多一些,建议大家感兴趣去看原书或者查相关的资料,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想谈谈书中对这三家公司相互之间关系的解读。
在这三家公司,SpaceX是伊隆亲手创建,是他的核心目标和激情的体现;Tesla是他作为投资人而进一步接管成为CEO,但伊隆同样热爱这个公司和项目并倾注了和SpaceX几乎同样的时间和精力;SolarCity是他的表兄弟担任的CEO, 他作为董事会主席和最大的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运作,不过他对公司方向的把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三家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商业目标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记写道,Tesla帮助SolarCity生产给家庭客户的点出,SolarCity帮助Tesla的充电站安装太阳能板帮助Tesla提供免费充电服务,Telsa和SpaceX经常互相交换材料、组装制造方面的工艺和工厂运作的经验。
太阳能,汽车和航空业本身充斥着繁多的管理条例和官僚主义,许多竞争公司的总裁和政府说客意识到伊隆三家公司在行业里日益激增的挑战,都开始感到极度的担心,有些人不得不使用很肮脏的手段。不过伊隆同样有办法应对,作为一个“无情”的工业家,他也善用资本的力量来赢得帮助。很多州的政客争着希望伊隆去他们所在的州去建设工厂,并提供巨大的财政补贴。三家伊隆的公司,在2014年就创造了15,000个就业岗位。
2014年SolarCity收购了太阳能板制造商Silevo,从此它能够自己生产太阳能板,这对于他们进一步
控制成本和提高太阳能板的供应有了很好的助力。
2017年, Tesla的售价$35,000的电动车Model 3 系将下线,这也将成为衡量Tesla对产业影响的标杆。最主要的电池部分,Tesla已经布局有多家工厂开始生产。Tesla将有潜力如Apple最初推出iPhone一样的潜力颠覆汽车业。Apple在最初推出iPhone时,竞争对手同样对此并不在意,但当iPhone证明自己成为业界主流的时候,其他的竞争公司如诺基亚、HTC花费了好几年才能提供类似像样的产品,因为他们没办法像Apple那样高度整合自己的的硬件和软件。如今的Tesla,并不像其他的常规的汽车厂商使用诸多的供应商,很多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高度整合,如果Model3成为了大众喜欢的新车,无论其他厂商怎么想要应对,也需要几年的时间生产出一个像样的产品,同时他们还不一定有稳定的电池供应。
12月22日,SpaceX刚刚成功在一次商业发射地面回收了他们的一级火箭,这代表着火箭发射成本的极速压缩,也是火箭商用和民用化的巨大推进。以刚刚回收成功的Falcon 9号火箭为例,火箭箭体的制造成本是六千万美元,发射燃料是二十万美元,以往的发射都是直接弃置火箭箭体,但是火箭可以回收之后,理论上只要再加油之后就可以发射。这样的成本控制让SpaceX足以打败其他各国的火箭发射成本,就好比说运营飞机,其他公司都是飞一次扔一架飞机,而SpaceX可以反复加油再利用。SpaceX已经是我国中国航天长征类型火箭在卫星发射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下一步,SpaceX还计划在2016年底前实现到国际宇航空间站的试射,同时他们还在测试Falcon Heavy火箭的发射和回收,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载荷的火箭。伊隆的计划是在2025年实现人类到火星的探测。
伊隆:乔布斯+盖茨威力加强版?
传记里写道,科技业的人士常常把伊隆和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进行比较。曾和盖茨和乔布斯共同工作过的Edward Jung这样评价伊隆:“他和盖茨和乔布斯一样,有着对科技的深度理解,对未来趋势的洞见,和对远期目标的强大决心;同时他有着乔布斯那样对消费者的理解,而他善于招纳人才(尤其是不喜欢的人才)又很像盖茨。他简直是乔布斯和盖茨基因工程改造产生出来的孩子。或许我们该检查一下伊隆的DNA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另一位硅谷的投资人Steve Jurvetson这样评价:“像乔布斯一样,伊隆容忍不了C级和D级表现的员工,但是我觉得他还是比乔布斯友善,同时比盖茨更优雅细致。”
但是如果你了解伊隆更多,你可能会发现伊隆和其他与之比肩者的更多不同。乔布斯是两家公司的CEO: Apple和Pixar, 但是乔布斯几乎大部分精力都在苹果。伊隆几乎把自己各一半的精力同时放在了SpaceX和Telsa, 把剩下的一点给SolarCity。此外,乔布斯在细节的注意上已经非常的著名,但是他不会像伊隆那样关注到公司每天日复一日的运营细节。但是伊隆也有局限,他在市场和媒体战略上并不怎么讲求艺术,他不会像乔布斯那样反复排练预言新产品的发布。伊隆的解释是: "我没有那么多奢侈的时间去排练,我只能做比较即兴的演讲,所以最后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结语:脱去锁链的普罗米修斯
伊隆这个人,并不是像常人那样好懂,但可能其实他的内心很简单。比如说他常常被人诟病的对员工或人际感情的淡漠,但其实可能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关心是全人类,而不是单独的个体和个人。
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也是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同情,违抗宙斯为人类盗来了天火,但也被宙斯惩罚锁在高加索山上被老鹰啄食肝脏。伊隆的内心,同样有着近乎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使命感,以近乎宗教家的狂热用科技来推进他的使命,他的三家企业承载了他的愿景——解决汽车问题和温室效应,用太阳能提供可持续的能 源(也算是盗天火吧,笑),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的物种。
但伊隆并没有的普罗米修斯的锁链,他渴望,也可以飞得更远。
SpaceX的一位员工曾这样说伊隆对人的影响,他几乎能够催眠你。他会给你看他疯狂的眼神,然后跟你说——
”是的,我们可以到达火星“
我觉得伊隆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开玩笑。
(文章中绝大多伊隆的事迹和对话总结整理自英文传记《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更多细节如伊隆在SpaceX、Tesla的故事请参阅和购买原书<图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