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互联网焦虑:可学习的理论,可复制的方法
2014-11-27
首先自白,我是微信的铁粉,也长期关注微信的商业化,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第一,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官方指南应运而生。
现在两类人最好忽悠:二三线城市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和互联网焦虑中的中小企业老板。
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有写得洞察入微的,比如刘润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深入论述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方法论和路线图。也有教你上个时代低级炒作术的。买来就觉得浪费钱,low到不想理它。还有某书,用整整一个章节介绍新浪微博黄V和蓝V的区别,用另整整一个章节介绍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并且不告诉如何在“服务号”与“订阅号”中选择适合你生意的账号形式。
这样就能写本书来卖好几十块,还是畅销书!真好赚啊!
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刚才说的,互联网焦虑中的中小企业老板,绝对是现在最好忽悠的人群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中小企业老板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些企业(也就是微信的B端用户)需要可学习的理论、可复制的方法,而且必须是官方的,来跟上互联网时代,解决互联网焦虑,与微信共享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
《微信思维》官方商业指南,应运而生。
第二,微信思维是什么?
其实,正如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出现前就有了,即,满足用户需求。
同理,在我看来,所谓“微信思维”在微信出现前也有了:满足商业客户需求。
“微信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Pro版,因为它提供可学习的理论,可复制的方法。
现在大家都懂互联网思维,知道了雷布斯说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可是究竟怎么玩?
这正是微信思维要告诉你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是用沟通效率的提升冲击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
微信作为一个平台,它的存在正是互联网思维的题中之义。它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在很多传统商业模式中,由于沟通效率的低下,一边消费者(C端用户)付出了高额的代价,另一边行业(B端用户)又没赚到钱。这是社会的损失。微信思维解决的是一种社会的损失。
从这一角度看,微信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进化方式。
举几个例子:
“好药师”:垂直电商怎么玩?
联想:怎么和渠道商一起转型?
唯品会:怎么定位服务号和订阅号,达到销售与CRM的双丰收?
小米:破局营销背后决策的过程。
街町酒店:APP还是微信?
武汉交通局:既有系统怎么装进微信平台?
当然每一个案例都很复杂,这里只是我自己觉得的案例中有代表性的亮点。
第三,值不值得买?
值得买,但也有缺憾。
《微信思维》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深入采访案例,全面呈现决策过程和背后的商业思考。获得案例企业坦诚地分享“内幕”和背后遇到的困难,这也是只有微信官方才能有的“特权”。
但这也使得《微信思维》这本书在提供“可学习的理论,可复制的方法”时不够透彻。所有的案例都具有自己的复杂性,这本书只能深入地呈现案例,虽然有提炼法则和规律,却不能盖棺定论地告诉读者:这么做是对的,你也这样做就能赢。
不过,这不是一本书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所有人都在探索,微信作为前沿平台,本身也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回应商业逐渐明确的需求,进而改进产品。一切都在不确定中。
想了解互联网转型,怎么做O2O,《微信思维》是必读书目。但书只能是阶段性的总结,除此之外,微信官方的“微信公开课”和“行业工坊”里面会不断地分享最新的方法论,值得持续关注。